11月17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公布了首批全国标准化工人文化宫名单,淮北市工人文化宫成功入选。
近年来,市总工会认真贯彻全总、省总关于推动工人文化宫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积极探索“市级工会主导、职能部室主抓、社会各方参与”的“三结合”运营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小投入大回报的高质量回归公益之路。
把握工人文化宫公益性、服务性功能定位,市总工会整合多方资源优势,构建高品质服务体系,提供普惠专业化文体服务。创新打造“工会大讲堂”文化服务品牌,举办法律知识、传统文化、家庭幸福、心理疏导等各类讲座200余期;依照“把阵地建在职工身边”这一原则,以“六传六有”(传理论、传政策、传法律、传科学、传文化、传道德;有固定场所、有统一标识、有专人负责、有活动安排、有基础台账、有保障措施)为标准,搭建“新时代职工文明实践讲堂”“职工书屋”“志愿者工作室”3个功能室,实行“月+周”双活动制度,实现中心活动常态化。
同时,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工会主席、劳动模范、工匠大师等为授课讲师,开展“六传”,内容做到既有新思想的生动解读、工运理论的探索实践,也有网络、声乐、保健等职工喜闻乐见的专业知识。组建新时代职工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其中既有职工文艺骨干、资深写手,还有网络达人、影视制作爱好者,并主动提供平台和舞台,让他们相互配合、各展所长。
2020年春,市工人文化宫创办公益职工兴趣班,面向全市工会会员开展免费公益培训,旨在提高职工会员的品德修养、文化素养、生活技能,打造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新时代职工队伍。截至目前,先后举办了声乐、器乐、书法、摄影、绘画、舞蹈、茶艺等各类培训班百余期,受益职工达近万人次。邀请专家、学者开办“职工文化大讲堂”“书画摄影名家系列讲座”等活动30余期,受益职工2000余人次。
市工人文化宫“点餐式”服务方式,打通了服务职工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参与热情,也使其真正成了职工群众的“学校”和“乐园”。
记者 徐志勤 通讯员 刘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