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巩固根治欠薪行动成果,推进根治欠薪源头治理,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濉溪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上好治欠保支“开工第一课”,努力实现事后“清欠”向事前“防欠”转变。
全方位做好课前准备。濉溪县抽调人社、司法、公安、住建等部门业务骨干组建授课专班,整理国家、省、市、县关于欠薪处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梳理近年来典型的欠薪案例制作一批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治欠教材”。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为脚本,围绕“一金六制”落实、提升治欠保支能力、坚持源头预防等方面,拍摄《濉溪县工程建设领域开工第一课》短视频。
多层次丰富课程内容。组织开展濉溪县工程建设领域“开工第一课”启动仪式,并邀请项目方代表、分包公司负责人、劳资专管员、农民工代表参加现场培训课,授课专班对“治欠教材”进行细致解读,提高《条例》的知晓率,引导企业规范用工行为,提醒农民工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推进“调解仲裁+劳动监察”模式,深化“源头治理”理念,在全县设立400余个农民工维权驿站和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对不适合劳动监察机构依法处置的农民工欠薪案件,引导当事人先通过协商调解的方式逐步化解,全力做到小纠纷小问题先调处、原地化解。
全过程开展课后辅导。成立联合检查组,坚持“大数据网监+铁脚板巡查”监管模式,对排查出来的欠薪隐患和问题,根据欠薪成因和特点,逐一列出清单、分类制定措施,做到排查一起、化解一起;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持“三单两函一通报”督办制度,推动“一金六制”落实,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对发现的欠薪问题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分流,第一时间处置,健全落实常态化跟踪督办机制。坚持“调解、司法、帮扶”联动机制,用好用足行政、刑事、信用等惩戒手段,强化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加大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等案件查处力度。全面落实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管理制度,让失信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今年以来,全县开展“开工第一课”23堂,发放“治欠教材”8000余份,调解劳动人事争议案件69件,协调处理欠薪投诉31件,帮助 70名农民工发放工资91.3万元,有效化解欠薪风险隐患。通过持续深化“开工第一课”质效,谋划好“下节课”,全面推动全县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助力安“薪”不忧“酬”。
首席记者 肖干 通讯员 孙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