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炭行业向智能化、精准化转型的浪潮中,中煤三建朝源煤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之路。以视频技术为核心抓手,将“无视频不生产”从行业规定内化为全员共识的管理自觉,让镜头穿透井下幽暗、覆盖生产全链条,在巡查、会诊、培训、复盘的每一个环节注入科技赋能的力量,彻底重塑传统煤矿管理基因,为安全生产筑牢“可视化”屏障。
镜头巡诊:
让安全隐患无处遁形
11月4日清晨的矿调度中心,屏幕上跳动着井下各区域的实时画面,调度中心主任杜长华正专注调阅前一日的重点作业视频。“井下环境复杂,现场巡查难免有疏忽,视频回放能精准捕捉每一个细节漏洞。”他指着一段检修视频介绍,上周正是通过回放发现一名工人在更换液压支架密封时遗漏清洗工序,“虽当时试压合格,但长期来看会影响设备寿命,及时整改就能避免潜在故障。”
这样的“视频巡诊”已成为朝源煤矿的日常。矿上在采掘工作面、主要运输巷、机电硐室等137个关键区域,全方位布设防爆高清摄像头,实现重要生产环节“无死角覆盖”。从作业循环到设备检修,从班组交接至流程操作,每一个场景都被完整记录归档。“视频不是‘监督利器’,而是‘提质抓手’。”生产矿长李永强强调,今年以来通过视频巡查已精准发现并整改23类操作不规范问题,让安全隐患在镜头前无所遁形。
远程会诊:
打破时空的技术协同
11月1日早班,综采工作面的采煤机突然陷入“动力不足”的困境,跟班队长孙志伟第一时间用防爆手机拍摄故障现象,实时传回地面会议室。“把镜头对准压力表,慢慢移动,注意观察油压波动。”视频那头,机电矿长齐蒙迅速集结技术骨干组建“线上会诊组”,同时将视频资料同步至千里之外的设备厂家技术员。
“从油压曲线看,是主泵内泄导致的动力流失。”厂家技术专家通过视频清晰研判故障根源。仅一小时,井下维修人员便根据“远程处方”完成故障排除,生产恢复正常。“放在过去,这类故障至少要停产大半天,还得等厂家人员到场。”机电科长苏明涛感慨,视频会诊不仅打破了时空限制,更让专家智慧直达井下一线,为生产抢回了宝贵时间,实现“故障零拖延”处置。
视频建档:
让每段记录都成为“活教材”
在朝源煤矿的视频档案库内,典型操作规范、故障处理流程、事故警示案例等视频资料分类归档,构成了一套独具矿企特色的“视频教科书”。“比起文字手册,现场实拍的视频更直观,新工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安监科科长王从阳介绍,他们精心制作的《标准作业视频教程》,全部取材于矿上实际操作场景,让安全培训告别“纸上谈兵”。
更具新意的是矿上开展的“视频找茬”活动。采煤队青工小张就因在检修视频中发现一处细微接线瑕疵获得奖励。“奖励是小事,关键是培养大家‘紧盯细节’的安全意识。”机电科技术员陈胜野说,通过全员参与视频找茬,越来越多的员工从“被动接受监督”转变为“主动排查隐患”,形成了人人讲安全、事事重细节的良好氛围。
复盘赋能:
以精准迭代推动管理升级
每周四下午,朝源煤矿的“视频复盘会”从不缺席。各专业负责人围坐一堂,共同回放本周重点作业视频,从操作流程到设备运行,从安全规范到效率提升,逐一梳理问题、寻找优化空间。“你看这段支护作业,虽然符合规程,但调整一下操作顺序,效率能再提高15%。”在最近一次复盘会上,总工程师赵斌指着视频提出改进建议,很快便转化为具体技术措施落地实施。
以视频为依据的复盘机制,让管理改进有迹可循、精准高效。今年以来,煤矿已通过复盘优化12项作业流程,改进8项设备检修工艺。“视频让生产过程‘可追溯、可分析、可优化’,让管理从‘经验判断’转向‘数据说话’”。技术副总齐丰收表示,这种闭环式改进模式,推动煤矿管理水平持续迭代升级。
如今的朝源煤矿,视频技术的深度应用已结出丰硕成果:隐患排查整改及时率提升至100%,设备故障停机时间大幅缩短,作业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三违”现象同比减少60%以上。更深刻的改变在于管理思维的重塑——干部养成“用视频说话”的务实作风,管理决策更客观公正;工人树立“重过程细节”的工作态度,安全意识全面强化。“干了二十多年煤矿,从没见过视频能给管理带来这么大变化,不仅改变了工作方式,更筑牢了安全底线。”综采队队长周磊的感慨,道出了全体员工的心声。
朝源煤矿的实践生动诠释了,视频技术从来不止是“监控工具”,更是推动管理变革的“核心支点”。当每一个镜头都成为管理的延伸,每一段视频都成为进步的阶梯,传统煤矿便在科技赋能下实现了从经验管理向精准管理的跨越。未来,朝源煤矿将继续深化“无视频不生产”的实践内涵,让可视化管理赋能安全生产全链条,为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样本。
■记者 徐志勤
通讯员 李继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