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日上午,市第一中学校友会正式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淮北一中1993届校友武帅,当选为第一届校友会会长。这位曾放弃美国高薪与绿卡毅然归国的科学家,以“服务校友、回馈母校、赋能家乡”的十二字宗旨,诠释了淮北一中学子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求学之路:从相山脚下到世界前沿
1976年生于安徽淮北的武帅,是淮北一中1993届校友。在母校“团结、求实、勤奋、进取”的校训滋养下,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专业,后赴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回忆求学时光,他动情地说:“恩师的谆谆教诲仍萦绕耳边,母校教会了我如何攀登、如何求索。”这种精神,成为他日后科研攻坚的底色。
学业有成后,武帅本可在美国享受优渥待遇。美国移民局曾向他递出“绿卡”,并授予其“杰出教授和研究专家”永久居留资格。但他毅然放弃绿卡,放弃在美国留学十年积累的一切,踏上回乡报国之路。归国后,他挂帅开启中国太赫兹安检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带领团队夜以继日攻关,最终研制出中国首台太赫兹人体安检仪,一举打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母校淮北一中教会我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敢为天下先’的魄力。”他如是说。
科研报国:太赫兹领域的“中国标准”制定者
作为我国太赫兹技术研究的领军人物,武帅先后承担包括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在内的国家项目和课题。其团队研制的国内首套太赫兹单像素成像系统、太赫兹实时阵列成像系统等,在成像分辨率、信噪比、杂波抑制、成像速度等关键指标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首次提出太赫兹成像技术评估标准与测试方法。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牵头制定国内首个太赫兹技术行业标准,让中国在该领域拥有了话语权。
“科研需要坐得住冷板凳,但更要与时代同频共振。”武帅常以自身经历勉励青年学子。“据我所知,我们中科大每年招收的淮北一中学生,在科大有着非常优秀的成绩,有很多已经成为科大‘郭沫若奖学金’的获得者。”他认为,淮北一中学子在中科大的优异表现,印证了母校教育的成功;而校友会的使命之一,便是将前沿科技与产业经验反哺母校。
校友情深:架起“三位一体”的同心桥
在成立大会上,作为首届会长,武帅为校友会接下来的工作重点作出规划。未来,淮北一中校友会将以“服务校友、回馈母校、赋能家乡”为宗旨,重点推进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校友智库搭建、联络服务体系完善以及母校精神传承等四大方向工作,努力打造一个有温度、有力量、有作为的校友共同体。同时,团结引领广大淮北一中校友,积极为母校的教育改革建言献策,为淮北的“双招双引”和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母校的发展是我们共同的事业。”面对梦想开始的地方,武帅深情寄语:“希望每位学弟学妹珍惜时光、牢记校训,在人生路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记者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