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突然断电,电器停摆怎么办?不久前一个周末的傍晚,家住烈山区青谷社区的魏阿姨就碰到这样的难题。魏阿姨的女儿正在上夜班,只能帮她拨打了供电服务热线。考虑到老人独自在家,烈山中心供电所值班人员不到20分钟便赶到现场,不仅快速排障,还重新帮老人家里规范布线。随着“滴”的一声,风扇恢复运转,凉风徐徐送出。
这样的暖心场景在淮北已成常态。在这里,淮北供电公司的供电服务员身兼数职,既是抢修电路的“急救员”,又是代买物品的“跑腿员”;既是清理树障的“安全员”,又是传播知识的“科普员”。这支24小时待命的“电保姆”队伍,正通过“三网共建”模式织就一张覆盖城乡的民生服务网络。
城市社区——服务零距离。相山区相南街道黎苑社区的“社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站里,居民不仅能办理电费缴纳、用电报装等常规业务,每周四还有客户经理现场办公。依托“燕飞来”志愿者服务队,公司联合社区为168户特殊家庭建立专属档案,定期为高龄、孤寡等群体提供延伸服务。这种“1+1+N”服务模式(1个社区配备1名电力客户经理+N名运维人员)已在城区全面推广。
乡村田间——智慧惠农。在石台镇梧桐村等4个“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点,电力联络员兼职提供业务受理、线上缴费引导等服务。五沟镇庙前村的创新实践尤为亮眼:通过“物联网+云平台”5G技术安装的17处扫码用电终端,让农田灌溉成本从每亩12.4元骤降至3.7元,通过科技赋能真正实现了“指尖上的智慧农业”。
工业园区——用电无忧。通过“园网共建”,淮北供电公司与全市6个省级园区实现协议全覆盖,将电网投资界面延伸至用户红线。实施“项目长”负责制,由公司领导牵头跟踪重大项目,超前规划变电站站址和电力通道。这种“即插即用”的用电体验,让企业真切感受到“电力先行”的营商环境。
在推进“三网共建”过程中,淮北供电公司同步开展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围绕用电安全、电力设施保护等,通过多种形式将电力安全法规、典型违章案例和用电安全知识送进企业、农村、社区、学校和家庭,有效增强了公众安全用电意识和紧急避险能力。
从特殊家庭的专属服务到万亩良田的智能灌溉,从社区窗口的便民利民到园区企业的“零投资”接电,淮北供电公司正以专业与温情串联起城市发展的每个角落,用责任与创新织就民生保障网。
记者 于晓
通讯员 高茂成 禹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