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梦归故乡青春绘新图——濉溪县95后青年魏赛军返乡创业记

2025-07-31 07:15    淮北新闻网

乡村振兴,人才为要。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一批批返乡大学生正以青春之力激活乡土潜能。濉溪县95后青年魏赛军便是其中一员,他放弃城市安稳生活,携梦归乡打造生态农业园,用汗水与智慧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勾勒出充满活力的新图景。

盛夏时节,烈日炙烤着皖北大地。上午9时许,濉溪华璞农场的果园里却是一派繁忙景象。农场负责人魏赛军头戴草帽、身着长袖大褂,正带领工人埋头进行人工除草。他挥动镢头的动作娴熟麻利,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浸透衣衫,俨然一个地道的庄稼汉。很难想象,这个田间挥汗的年轻人,曾在天津拥有稳定的工作和温馨的家。

“我每天只有亲自带领工人干活,才能及时发现田间地头的问题。无论哪个行业,都需要辛勤付出、脚踏实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魏赛军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语气坚定地说。

这份对土地的执着坚守,源于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大学毕业后,魏赛军在天津打拼多年,从工地到工厂,凭借吃苦精神站稳脚跟,不仅安家置业,还将农村父母接到身边。但每次返乡,家乡的变化都让他心潮澎湃:道路拓宽了、路灯亮起来了、农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引导城市人才到乡村创新创业”,党的政策号召,更让他看到了乡村发展的无限可能。

“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生态农业前景广阔,我坚信这条路一定能走通。”魏赛军坦言,正是农业发展的光明前景,让他萌生了返乡创业的念头。

然而,这个决定起初遭到家人强烈反对。在父母看来,儿子好不容易在大城市扎根,回农村创业简直是“浪费学历”。面对质疑,魏赛军与家人反复沟通,村支书也主动上门宣讲政策、耐心劝导,最终赢得家人理解。

2023年,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合伙人共同启动华璞农场项目,打造集生态种植、养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农业园。

创业之路并非坦途。“最难的时候遭遇资金链断裂,差点就撑不下去了。”魏赛军回忆道,幸亏有亲戚周转支持,加上政府和银行的无息、低息贷款扶持,农场才渡过难关。“他能吃苦、有干劲,我们农村就需要这样有知识、有头脑的年轻人。”农场管理员毕晓如是评价。

如今的华璞农场已初具规模:瓜果飘香的果园、鸡鹅成群的养殖区、绿意盎然的蔬菜园,将生态健康送到百姓餐桌。魏赛军还借助新媒体平台,通过短视频和直播推广散养鸡蛋、新鲜果蔬等产品。2024年,农场接待游客4万人次,带动50余名村民就业,农文旅综合收入达300余万元。

“这里的桃子孩子特别爱吃,鸡蛋、青菜都是绿色无公害的,吃着放心。”市民张女士的评价道出了消费者的认可。

谈及未来,魏赛军充满信心:“生态农业一定有出路,守住老百姓的餐桌安全就能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需要我们年轻人带头干,现在有了基础和认可,这就是我们的动力。”下一步,农场将拓展果蔬采摘、地锅鸡体验、家禽认养等休闲项目,打造场景式消费业态,让土地创造更多价值。

从都市青年到新农人,魏赛军的转型之路印证着“土地从不辜负奋斗者”的真理。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越来越多像他这样的青年正扎根乡土,用青春与智慧浇灌希望之花,共同描绘着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记者手记:

7月的皖北骄阳似火,濉溪华璞农场的果园里,95后青年魏赛军挥汗除草的身影格外醒目。这个曾在天津安家置业的都市青年,如今已蜕变为地道的新农人。

采访中,最打动我的是他眼中对土地的执着。从家人强烈反对到赢得理解支持,从资金链断裂的困境到政府政策扶持下的重生,魏赛军用行动诠释着青春担当。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新时代青年的乡土情怀与创业智慧。

田间地头的汗水、直播间里的热情、产品收获的喜悦,构成了他返乡创业的生动图景。如今的华璞农场,不仅让生态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更带动乡亲就业增收。

青春之力激活乡土潜能,魏赛军的故事正是乡村振兴中人才活力的生动注脚。这片土地,正因为有了这样的青春力量而愈发充满希望。

记者 朱冬

视频新闻
Copyright © 2016 - 2020 www.hb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05324号-2 皖网宣备07004号 皖公网安备3406000202000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1000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32006
版权所有:淮北市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