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特”致胜——记健康安徽建设(卫生健康领域)先进集体市中医医院

2025-06-10 08:42    淮北新闻网

 

拥有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1个、省名中医及名老中医工作室5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5个、省级中医特色专科2个;拥有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1名、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3名、长三角名中医1人,安徽省名中医3名、安徽省名老中医3名,江淮名医3名;基于中医特色及科研实力获评“全国百强中医医院”,获批设立安徽省市级医院首家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国家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中始终位居全省中医综合医院第一方阵……

近年来,市中医医院在坚持公益性的同时,持续强化内涵建设,加强党建引领创新医院管理,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坚持走突出中医特色优势、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之路,全面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以科技创新推动医院中医药传承发展,不断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实现了医院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坚守中医发展方向,强化中医特色发挥。市中医医院积极推动实施“中医经典、中医康复、中医外治、中医护理”四个全科化建设,成功入选省级中医医疗中心建设单位。鼓励临床科室开展中医特色适宜技术和中医特色医疗技术,积极深化中医优质护理服务。现已开展中医医疗技术项目73项,中医优势病种数达到56种,实施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数达到了37种,中医护理方案41种,中药制剂品种及中药协定方数为43种,开展中药的散剂、丸剂、胶囊剂、膏剂等个体化用药加工服务,充分突显中医药参与临床治疗的特色优势。今年4月,医院积极响应中医药服务创新号召,大力开展智慧煎药中心建设,并同步推出免费配送代煎中药服务,“一站式”服务模式,极大地减少了患者往返医院取药的麻烦,节省了时间和精力,真正做到了让患者享受到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引育并举,夯实人才科研根基。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资源。市中医医院从人才建设机制入手,医院不断加大中医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依托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平台,提高中医药科研能力。实施以中药命名的“远志”“红藤”“红芪”三大人才计划,探索打造“老中青”人才培养模式,为确保医院在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不断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承担在研中医药科研项目25项,其中省级科研项目11项;科技成果不断涌现,职工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00余篇、专利3项,获得省政府科技奖1项、省中医药科技奖6项、省中医药科技创新优秀论文5篇。这不仅显著提高了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能力,也为医院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同时,依托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与临床服务能力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治未病科、针灸科、康复科建设,设立骨伤科与康复治疗融合病区,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危急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能力不断提升。

精细管控,保障稳健运行。医院建立健全管控机制,实行精细化管理,加强内部运营和价格管理工作,实现增收节支、促进医院科学持续发展。全面落实医改工作任务、优化收入结构,积极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限价管理、医保DRG付费管理。创新内控管理模式,创新实行物资、耗材会计委派制,实行人员定额管理及节约性绩效奖励,以及材料使用稽核制度,降低运行成本,收支结余逐年增加,连续6年持续盈利,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市中医医院还定期对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进行系统的调研分析,将中医药特色指标纳入目标考核管理,建立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考核激励机制,促进了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

展望未来,医院将持续深化内涵建设,围绕打造辐射皖北的省级中医医疗中心目标,在智慧医院建设、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基层中医药帮扶等方面精准发力。守初心、筑同心、谋发展,市中医医院正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以求实笃行的实际行动,将挑战转化为机遇,把短板锻造成优势,把瓶颈开辟为路径,奋力谱写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记者 俞晓萌 通讯员 曹雪芹

视频新闻
Copyright © 2016 - 2020 www.hb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05324号-2 皖网宣备07004号 皖公网安备3406000202000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1000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32006
版权所有:淮北市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