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一座承载千年文明、闪耀智慧光芒的城市,一座在时代浪潮中奋勇争先、开拓创新的城市。从2018年的70家高新技术企业到2024年的380家,这座曾以煤炭著称的城市,正用“创新雨林”的生态逻辑重写发展代码。
走进淮北矿业绿色化工新材料研究院,每一间实验室内都摆放着各种先进的设备,科研人员穿着白色的实验服,戴着护目镜和手套,小心翼翼地操作着精密的仪器。“我们研究院主要从事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基材料等技术研发、转让与推广业务,今年年初刚获得一项名为‘一种高盐废水蒸发结晶方法’的专利。”淮北矿业绿色化工新材料研究院院长孙顺平告诉记者。
作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已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力量。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引领,实施科技创新赋能工程和技术攻关专项行动,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一批批科技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一个个创新梦想如星辰般璀璨闪耀。
政策赋能企业科技创新
随着新型储能产业持续增长,对高性能锂电池的需求量大,具有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在淮北高新区,安徽理士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瞄准国内外行业发展先进水平,不断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和先进设备、工艺的引进、改造,提升产品技术性能和生产线智能化数字化、清洁生产水平。其自主研发的锂离子电芯及48100锂电池组获评国家绿色设计产品,锂离子电池组48v系列获评安徽省工业精品,自主研发的风电光伏新能源储能电池柜、工商储能柜、家庭储能锂电池组、5G基站用锂电池等获得良好的市场业绩。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为推动企业向科技型、高新型、创新型企业转变,我市建立了科技型、高新型、创新型培育三级体系和动态高新企业培育库,构建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创新型企业梯队。持续实施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实施“一室一院一中心”创新平台建设和新型研发机构培育行动,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进企业核心技术攻关,鼓励淮北矿业、淮海实业、理士电源等企业牵头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以技术突破促进产业升级。
2024年4月,我市出台《淮北市科技创新券管理办法(试行)》,运用市级财政科技资金,补助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建立研发机构、分担科研经营风险、购买技术创新专业服务,解决中小企业经济实力不足、创新资源缺乏,高校与研究机构缺乏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动力机制等问题。兑付首批科技创新券奖补资金161.7672万元,获科技创新券省级配套资金支持为全省首位。
搭建平台助力成果转化
位于濉溪县刘桥镇的安徽弘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安徽省第一家碳纤维保温材料生产企业。作为一家专注于碳纤维保温材料及制品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弘昌新材料先后成立了淮北市工程技术中心、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平台,与中南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开展产学研项目,对碳纤维保温材料深耕细作。
为了帮助企业有效解决技术需求、突破技术瓶颈,探索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制度,把科研中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解决在产业技术攻关过程中出现的科研攻关与成果应用脱节的问题。创新技术需求征集和遴选方式,围绕淮北“五群十链”主导产业,把企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平台的需求按照产业链进行分类。同时,大力支持高校院所根据企业发展需求选派专家来淮担任“科技副总”或到企业挂职,首批21名“科技副总”于2024年7月到淮北企业任职,帮助企业凝练技术需求,解决技术难题,共建创新平台。联合开展“专家企业行”产学研对接活动,先后与中国科大、上海交大、安徽大学、大连化物所等大院大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高标准建设临涣化工园区中试基地。
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淮北深化产教融合,与高校科研院所携手,开展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依托安徽高等研究院淮北分院,加强与高校、企业联系互动,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优化生态激发人才活力
良禽择木而栖。
我市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工作,出台《淮北市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淮创新创业实施细则(试行)》,按照2000万元、1000万元、600万元、300万元、150万元分五档支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对产生重大贡献的团队,在引进条件和支持措施上实行“一事一议”。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才原则,柔性引进科技人才,出台《淮北市“人才飞地”管理办法》,支持企业在南京、合肥等创新要素集聚地设立“人才飞地”。
作为安徽省4个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之一,我市创新设立安徽高等研究院淮北分院,首批择优推选产学研合作项目18个,招录研究生64名,其中博士研究生18名。2024年在皖北地区率先设立“人才日”,常态化开展“招才引智高校行”系列活动,“一事一议”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28个,14个团队入选省“115”等创新团队。
市科技局还制定了《淮北市科技局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科技人才制度》,为企业提供政策、资金、业务支持。动态调整“人才贷”企业库,实施《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充分利用好高能级的创新平台将人才留下。同时,讲好淮北与人才双向奔赴的故事,走出去,积极开展校地人才对接活动;请进来,收集整理淮北籍在外人才名单,举办名校学子淮北行、返乡人才看家乡、家乡发展恳谈会等活动,吸引人才了解淮北、认同淮北。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未来发展任重道远。我市将不断夯实创新发展基础,让创新成果遍地涌现,让优秀人才扎根淮北,让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不断发展萌芽、长出新叶,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淮北篇章。
记者 俞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