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向“绿”而行中拥抱春——淮北矿业集团践行“两山”理念推进绿色发展

2025-05-09 09:41    淮北新闻网

 

当花园、花海、花香与安全高效生产中的矿井、矿车、矿工同频共振、融为一体时,当休班的矿工在公园般的矿区流连忘返时,你会强烈地感受到:这是传统煤炭企业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的最好注解,更是淮北矿业集团多年来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体现。

生产方式凸显“绿色元素”

当市民选择清明假期四处旅游踏青时,一条短视频在淮北矿区“热播”:孙疃矿后场区一座近百万吨的矸石山经过综合治理后,原先场地上呈现了一座融凉亭、风车、曲径步道为一体的现代园林,各种花朵竞相绽放,成为网红“打卡地”。

“经过多年建设,淮北矿业集团从战略转型、绿色生产、生态修复、产业多元化和社会责任等多方面入手,将‘两山’理念纳入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淮矿之路’迈出坚实步伐。”集团资源环保部副部长刘国正表示。

绿色开采与清洁生产的技术升级,也通过数字孪生、智能化建设渗透到矿区各个角落。2022年10月,杨柳矿通过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矿井评估验收,成为安徽省首个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矿井。“建成的智能化工作面实现设备远程操作、一键启停等功能,采煤机记忆截割率、液压支架自动跟机率分别超过70%和85%,智能化管控使综合效率提高30%以上。”杨柳矿智能化办公室主任张辉介绍。

“绿色智能”为涡北选煤厂带来显著效益。该厂生产指挥中心主任侯燕风算了一笔账:数字孪生系统上线后,设备运维成本降低35%,药剂使用量减少45%,年节约电费超过200万元;通过AI算法模型自动推送处置方案,检修效率提高30%以上。2024年12月,该项目荣获安徽省“年度最佳数字化项目奖”。

围绕“绿色能源”“绿色生产”“绿色科技”“绿色服务”,淮北矿业集团已在煤化工产业延链中稳步增收,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连创纪录,矿区瓦斯利用率突破50%……不仅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更用实际行动交上了一份绿色低碳的生态答卷。

生活环境彰显“绿意环绕”

“往昔的采煤沉陷区满目疮痍,道路坑洼,煤尘飞扬。”退休矿工陈华有些不忍回忆。

近年来,淮北矿业集团将采煤沉陷区的“历史包袱”变成“生态财富”,探索出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使得“疮疤”变“美景”。以绿金湖为例,项目治理后恢复土地2.45万亩,形成总蓄水库容达3680万立方米的城市中心水库,建成圆梦岛、连心岛、绿金岛等生态岛屿,为100余种动物和近百种植物提供栖息地,成为皖北地区重要的候鸟中转站。

截至2024年底,集团累计建成9对国家级绿色矿山、7家国家级及省级绿色工厂。袁店一矿获评2024年度安徽省“五星级”绿色矿山,‌荣获“绿色低碳型、环境优美型”两个称号,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矿井。

如今,绿金湖、朔西湖等公园内,成群结队的白鹭、野鸭、飞鸟与游人各自相安、怡然自得。

生态修复的和美画卷,形成了淮北“一带双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湾”的新时代山水风貌,让古老的相城从此山水相依、熠熠生辉。其中南湖先后获批“国家矿山公园”和“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称号,2017年12月‌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国家级生态修复的绿色标杆。

“争做呵护蓝天、保护绿水青山的守护者。”临涣焦化公司环保工程部负责人骆涛林介绍,“我们采用国内领先的陶瓷催化滤管尘硫硝一体化技术治理焦炉烟气,新建焦炉除尘站、储配煤系统、厂区VOCs综合治理等环保项目,现场扬尘问题得到根本性控制,排放物均达到国家特别排放限值标准。”

与此同时,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朱仙庄矿大力实施水资源循环利用,先后建成净化水厂和生活污水处理厂,实现矿井废水最大化利用和生活污水“零排放”。“让每一滴水‘净’起来,把自然该有的澄澈,一点点还给天地。”刘国正说。

 

 

记者  邹晨光  通讯员  乔时庆

    视频新闻
    Copyright © 2016 - 2020 www.hb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05324号-2 皖网宣备07004号 皖公网安备3406000202000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1000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32006
    版权所有:淮北市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