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的创新理论“声”入人心——记濉溪县基层理论宣讲员郭子文

2025-05-09 09:29    淮北新闻网

黝黑的脸庞,瘦高的个头,谈及理论宣讲工作时,平常话语不多的他,每次一进入宣讲现场,便精神抖擞,“金句”不断,这是不少人对郭子文的第一印象。

“我们的核心要务,就是把党的好声音、百姓的精彩奋斗故事送进千家万户,激发更多奋进力量,创造美好生活。”作为濉溪县青年讲师团成员、县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宣讲团成员、县史志专家人才库专家,一名扎根基层的理论宣讲员,郭子文探索设立“流动微讲堂”“郭果果大喇叭”工作室等宣讲品牌,采用“线上+线下”“理论+文艺”等宣讲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鲜活的事例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大政方针,既解决思想问题又解决实际问题,务实管用,深受好评,多次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安徽省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省“月评十佳”志愿服务优秀典型、“淮北好人”等荣誉称号。

群众视角理论宣讲接地气

“给别人一杯解渴的水,自己要有一汪灵动的泉。一名理论宣讲者,必须不断获得新知识、汲取新养分,理论和观念同步更新,才能跟得紧、悟得深、讲得好。”是郭子文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为了提前准备好下基层宣讲的课题提纲,他日以继夜钻研各种书籍和素材资料。站在基层宣讲的讲台上,他如同登上人生另一个辉煌的舞台。提纲挈领之后,便娓娓道来,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一组数据连着一组数据,带着气势,一气呵成。

讲道理让人信服,提忠告贴人心窝。宣讲中,他从来不看讲稿,经常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用强大的感染力引发听众共鸣。

老百姓在哪里,宣讲场地就建在哪里。郭子文结合四铺镇洪南村的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开展理论宣讲点“‘菊’心堂”建设工作。在老百姓喜欢聚集的地方统一配备便民小马扎、安置报刊箱,由专管员将《人民日报》《安徽日报》《淮北日报》等重点党报党刊及时分送,聘请老党员、老教师等作为理论宣讲员,给乡亲们读报纸、讲解国家大事小情等,成功探索出一条走出办公大楼、走进乡村、走到群众身边的理论大众化“红色通道”。

建强队伍百姓故事冒热气

“幸福在哪里”这首30年前广为传唱的老歌,却提出了村民群众最关心的话题。郭子文与时俱进,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讲述“幸福”故事,交出一份独特的“答卷”。

在濉溪县“青鸿归乡筑梦濉溪”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和四铺镇“好家风好家训”宣讲会上,他用“幸福在哪里”开篇,声情并茂、满怀深情地讲述郭怀松“一家三代四个兵强军报国脉相承”、肖楠楠“替养父尽孝扬时代新风”、周明馥“照顾瘫痪丈夫十六年坚强妻子撑起家”等群众身边家风故事,把党的创新理论传递到千家万户,送进百姓心田。

一场宣讲,就讲明白一个道理,郭子文的课不仅仅用嘴讲,他还用心讲,讲到动人处,慷慨激昂,群情激动。“讲身边人、身边事,让群众听得懂、学得进、记得牢,把党的好声音,百姓好故事送进千家万户。”郭子文说到做到。

成为顺民心的“啄木鸟”、知民心的“岔巴子”、聚民心的“吹鼓手”、知民心的“管的宽”、暖民心的“老顽童”……郭子文还动员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好婆婆好媳妇、退役军人、志愿者等加入宣讲团队,组成“百姓名嘴宣讲团”,带动团队结合各自承担的志愿服务范畴现身说法,广泛讲、深入讲,在宣讲舞台上唱“主角”放异彩,得到基层群众充分认可。

以情动人效果导向聚人气

“各位老少爷们,利用晌午的时间,我给大家聊个事,希望大家都能认真听……”作为一名网络主播,郭子文在镜头前轻松自如、侃侃而谈,浏览量动辄突破1万人次。

借助直播平台,郭子文开设“郭果果大喇叭”,用线上线下“两张网”讲好基层故事,发出党的声音,是郭子文的另一“绝活”。通过讲好小故事、播放短视频等方法,及时收集社情民意、回应群众关切,总能收获群众热烈议、愿意说、喜欢听的宣讲效果,网友点赞热烈。

“内容好自然有人看,情感真自然愿意听。”郭子文说,理论讲得太玄奥,群众听不懂;说得太浮浅,群众悟不到。想当好翻译、做好向导,必须让理论传播更有吸引力、感染力和生命力。为此,他用讲、唱、传、演等多种形式,创作大鼓《都是彩礼惹的祸》《盛中治水建奇功》、快板《二十大精神暖民心》《和谐家庭盛开文明花》、歌曲《洪南村》等编排文艺节目助力宣讲,并带动腰鼓队、农民演出团、乡村老年文艺队等近百人参与,实现“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引领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乡村发展”,在理论宣讲工作中不断开辟“新天地”、迎来“艳阳天”。

记者 肖干

 

    视频新闻
    Copyright © 2016 - 2020 www.hb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05324号-2 皖网宣备07004号 皖公网安备3406000202000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1000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32006
    版权所有:淮北市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