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兴辉:煤矿里的“绣花工”

2025-03-24 09:45    淮北新闻网

他,像一团火,在本职工作中,点燃了煤炭人争创一流的激情;他,似一颗石,在宁静的煤海中,激起了煤炭企业技术创新的涟漪;他,又是煤矿里的“绣花工”,在井塔上、在检修车间里、在百米井下,总能看到他精心工作的忙碌身影……

今年37岁的范兴辉,现为淮北矿业集团杨柳煤矿特级技师、保运一区运转队副队长。工作18年来,他在一线岗位摸爬滚打成长为工匠大师,发挥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在平凡工作岗位的坚守中书写着不平凡的业绩。

 

坚守岗位铆足劲

“只要我们能耐得住寂寞、顶得住压力、扛得住打击、经得住诱惑,制定好目标,铆足劲干,我们就能创造出彩的人生!”3月18日上午,一身工服的范兴辉,清俊的脸庞上漾着笑容,眼眸里闪烁着光。

矿井维修电工担负着矿井的主通风机、压风机房、主副井绞车、主排水泵房等大型设备的维修任务。“抽压排绞”各个车间都是矿井安全生产不可或缺的环节,容不得半点含糊。

工作中,他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坚持不懈地刻苦钻研业务知识。“维修需要仔细再仔细,学习也要步步跟上,所以无论是在宿舍还是回到家中,每晚我都要学习,有时遇到新的知识点,熬到凌晨也是常态。”

遇到设备大修,他迎难而上抢在最前头;遇到技术难题,他总是打破砂锅问到底,工作十余年里,他记录学习笔记20余本,12万字,手工绘制电工原理图、接线图30余张。

“绞车控制系统是矿山设备的核心,容不得半点马虎。”当日,在副井监控室,范兴辉一边检查控制柜的线路,一边对身边的年轻同事说道。他的手上沾满了油污,但动作却格外娴熟。控制柜内,密密麻麻的线路和元器件排列整齐,他用万用表逐一检测电压和电流,确保每一处连接都牢固可靠。“工作就是要精益求精。这里每一次检查需要两个小时,每天要检查两次。”他说。

勤学苦钻,在奋进中提升业务水平。范兴辉不仅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CAD绘图》《PLC编程技术》等专业知识。他还带领小伙伴们做到“眼勤、脑勤、手勤、口勤、腿勤”,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了所辖车间设备的正常运行。

创新结硕果

一项创新成果就是一把“金钥匙”,不仅能解开制约矿井发展的“结”,也能打开高质量发展的“门”。

在杨柳煤矿,范兴辉和他的团队主要负责提升系统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和维修。在矿井智能化项目集中建设的三年里,他潜心钻研各项新技术、新工艺,其间完成了“副井提升智能监控无人值守电梯化运行”“煤矿数字孪生系统研究应用”“AR智能设备巡检系统研究应用”等50余项淮北矿业集团重点技改项目,研究应用并推广21项技术革新,为企业创效2000余万元。

在平时的工作中,范兴辉善于思考,不断创新,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把计划性检修和日常维护相结合,确保了四大件机电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转。在工作中,他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坚持班前、班中、班后安全隐患三排查制度,及时消除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对处理每一个事故都细心地做到有事故分析原因和处理过程记录,绝不让设备“带病”运行。

2022年底,因地质条件变化,原煤含水量大,主井提升箕斗容易造成滞煤和重复装载现象,给提升系统安全带来较大威胁。他急生产之所急,主动请缨,积极参与课题攻关,并具体实施了改造方案,通过增加主井电机电流异常保护等措施,准确检测出箕斗滞煤状况,有效避免了箕斗超载运行,确保了主井提升设备安全高效运行。

“恪尽职守、勇于创新,认认真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件事,这是工匠大师的职责。”仅2023年,范兴辉处理电气设备故障60多次,同时将个人研获的五小科技成果利用在现实岗位中,为矿井挽回生产时间300多小时,创造经济效益300多余万。他主持参与编写西门子《S7-300400PLC编程与应用》等书在淮矿集团公司、煤电技师学院和所在单位得到广泛应用。切实做到了发挥好技术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实现了自我价值。

名师出高徒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19年,“范兴辉大师工作室”成立,作为新时代的矿山工匠,他牢记使命担当,传承匠心。

除了日常工作,他几乎把个人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投进了“范兴辉大师工作室”,不吝绝活,倾心传技授能,发挥名师带徒效应。

“能不能把你的绝活像武侠小说中的大侠那样,一下子就传给我,让我迅速增加功力?”徒弟问他的话,别人听了都哈哈大笑,而范兴辉却把这个玩笑当了真。

利用闲暇时间,他把多年所学和工作经验,精心做成课件、微视频、书籍等与职工分享。让大家看得懂,学得会,按照课件或微视频循序指引,即便是初级工人,也能很快找到故障点并解决问题,实现“一招制敌”。

几年来,他在工作室师带徒,培训青工600余名。其中,徒弟中管理人员15人均取得工程师证,技能徒弟35人,25人晋级技师资格,15人在集团公司和煤炭行业技术比武取得名次,其中2人评为淮北矿业工匠;为机电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贡献了力量。

近年来,他先后获得“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全国煤炭行业优秀考评员”“安徽省产业教授”“安徽省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除了日常工作,范兴辉几乎把个人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投进了工作室。在矿井智能化项目集中建设的三年里,他每天两点一线奔波在施工现场与工作室之间,潜心钻研各项新技术、新工艺,其间完成了“副井提升智能监控无人值守电梯化运行”“煤矿数字孪生系统研究应用”“AR智能设备巡检系统研究应用”等50余项淮北矿业集团重点技改项目,研究应用并推广21项技术革新,为企业创效2000余万元。

工匠大师,匠心筑梦。在范兴辉看来,工作是责任,更是使命。

“新时代呼唤工匠精神,并不仅仅是对传统工匠技艺的传承,而是对职业精神的呼唤,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底色,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范兴辉铿锵有力地说。

 

 

■记者  徐志勤   通讯员   韩桂芳

摄影记者   梅月   通讯员   张锋

    视频新闻
    Copyright © 2016 - 2020 www.hb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05324号-2 皖网宣备07004号 皖公网安备3406000202000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1000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32006
    版权所有:淮北市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