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19日,由团安徽省委和安徽省青年企业家协会主办的“凝聚青企新合力激发新质生产力”安徽省青年企业家协会九届二次理事会在合肥顺利召开,淮北市博之远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亚荣获“安徽省优秀青年企业家”称号。
作为淮北为数不多能够获此荣誉的青年,赵亚有着怎样的奋斗经历?他和他的团队又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春光明媚的时节,见到赵亚。站在7000平方米的淮北地区首家建材超市内,淮北市博之远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亚有些感慨。“一晃十多年过去,我们正奔着远方和未来前行。”
时间拨回2012年的春天,淮北市相山脚下,一家70平方米的临街门店悄然挂上“博之远装饰”的招牌。彼时的赵亚,三十而立,带着两名员工、三台电脑,在装修行业的红海中抛下锚点。
“那时候每天睁开眼就是三件事:找客户、盯施工、算收支。”站在如今7000平方米的沉浸式家居展厅里,赵亚望着光影交错的时光长廊,笑谈创业初期的“三人游击战”。
十三载春秋流转,这家“蜗居小店”蜕变为皖北家装地标:80人专业团队、全链条服务矩阵、零负债的财务报表,以及2018年创办的淮北首家明码标价建材超市——如同他办公室悬挂的书法作品“守拙”二字,赵亚用“慢功夫”诠释着快节奏时代的商业辩证法。
“装修行业的痛点,恰恰是博之远的生长点。”指着建材超市里明码标价的瓷砖展区,赵亚揭开企业“零投诉”的密码:2018年推出的“家居沃尔玛”模式,将水电辅材、主材套餐的价格悉数公示,客户扫码即可追溯产品源头。
这种近乎执拗的“透明化”,曾让同行质疑“自断财路”。但数据给出答案:企业年营业额连续五年增长超30%,客户转介绍率高达67%。“当你在合同里写明‘绝不收取设计费’,在施工现场安装24小时监控摄像头,口碑就成了最硬的广告。”轻叩实木茶台上的《客户意见簿》,赵亚的目光掠过密密麻麻的五星评价。
在博之远装饰的工地上,老师傅张卫国已坚守十年。这位参与过300多个项目的老师傅,用汗水和技艺铸就了博之远的品质口碑。而博之远的“主动上门检修”服务,更是将这份匠心推向了新的高度。企业推出“阳光快车”服务承诺,把“售后战场”变为“口碑高地”。客户报修后8小时内响应需求,24小时内上门检修,48小时内彻底解决问题。针对老客户和重点工程,更建立定期主动巡检机制,工程师每季度上门检测隐蔽工程、水电线路等易损环节,防患于未然。
张师傅对这项服务深有感触:“你看这水电线路图,每个接口都预留检修口,当年多花3小时做标识,现在就能省下3天排查时间。”这种细致入微的工作,正是博之远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基石。
“装修不是一锤子买卖,入住后的维护才是真正的口碑战场。”赵亚讲述了一个典型案例:2023年烈山区某商铺因电路故障突发停电,博之远工程师深夜冒雨抢修,2小时内恢复供电,客户次日送来表达感谢的锦旗。
口碑是最好的广告。主动上门检修服务不仅赢得了客户的赞誉,更成为了博之远口碑传播的重要动力。“博之远的这种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让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关怀。”客户们纷纷表示。
“选择博之远装饰,是我做过的最明智的决定。他们的服务不仅专业、细致,更充满了人情味。每次遇到问题,他们都能迅速响应并彻底解决,让我们感到非常安心。”一位老客户在评价中写道。
当被问及为何十年未跳槽时,张师傅摩挲着安全帽上的企业LOGO笑道:“别人家按米算工钱,咱们按系统验收,返工三次以上的工程直接进黑名单。在这干活,心里踏实。”这位十年匠人,用一砖一瓦铸就了信任基石。也正是这种对品质的坚守和对客户的负责,让博之远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企业具备的社会责任是与城市共生的公益基因。在博之远的企业文化墙上,一张标注着23面锦旗的“公益足迹图”格外醒目。
寒冬,为武警官兵送去定制保温杯,杯子镌刻着拥军爱军的情谊;疫情,带着员工连夜分装3000份“暖心防疫包”,防护服背后手写“淮北加油”;六一儿童节,在古饶镇赵庄小学的书法教室里,孩子们用捐赠的徽墨宣纸写下“博之远,心相连”……
“从武警支队的慰问到留守儿童的书桌旁,从水灾现场的援助到抗疫前线的支援,我们的脚步始终与城市脉搏同频共振。”翻开公益日志,赵亚的指尖停留在2022年赞助的“社区书法课堂”照片上——那些握着毛笔的小手,恰似他当年紧攥创业蓝图时的模样。
不久前,一场别开生面的2024年“益联体”助力先进单位及个人表彰活动在相山区曲阳街道滨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行。
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赵亚从滨河社区党总支书记汪良娥手中接过了“公益之星”奖牌。大屏幕上播放的照片里,是残疾人运动员在博之远捐赠的器材上展示才能。
“今天能获得‘益联体’助力先进单位这个荣誉,我们感到很高兴。未来,我们会继续参与共建共筑共享,助力美好城市建设。”获得荣誉的爱心企业淮北市博之远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亚表示,2025年还会参与到“益联体”助力项目中,与社区结对共建,奉献企业的力量。
采访结束,夕阳洒满,为展厅的“诚信墙”镀上金边——那里陈列着十二年来每一份原始合同、每一张材料清单。这位“安徽省优秀青年企业家”用十三年的坚守证明:真正的商道,不在规模大小,而在诚信几何;企业家的价值,不止于财富创造,更在于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而那些在工地上默默付出的工匠师傅们,正是博之远诚信与品质的最好见证。
记者 邹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