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海:勤劳创业走向致富路

2025-01-11 12:24    淮北新闻网

凌晨5点,天微微亮,李东海就早早起了床,穿上围裙,脚踩雨鞋,手推小车,匆忙向不远处的一座养殖场走去。远处的牛叫声此起彼伏,伴随着清脆的“哞、哞、哞、哞”声,膘肥体壮的牛崽冲出围栏等待觅食。

2000年,李东海便踏上了养殖之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原本只有20头牛的青春养殖场已颇具规模,现在拥有500多头牛。养殖场的肉牛凭借良好的品质,成功打开了淮北周边城市、南京、无锡以及福建等地的市场,在行业内树立了一定的口碑。

起步阶段,李东海的养殖场规模很小,只有20多头牛,每年收入十万余元。日子虽然踏实,但是李东海不想止步于此。经过多年积累的经验,李东海决定放手一搏,扩大养殖场规模。

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打扫圈舍、粉碎饲料,收集玉米秸秆,脏和臭不说,有时累得回到家中饭也不想吃,倒头就睡,第二天天蒙蒙亮,他照旧拖着疲惫的身子出现在牛场。“养殖不止是体力活还是个技术活,刚开始就栽了不少跟头。”回顾创业初期的艰辛,李东海感慨万千。就在扩大养殖规模的第二年秋季,一场突如其来的口蹄疫让李东海心急如焚。短短几天内,多头肉牛出现发热、蹄部溃烂等症状,情况十分危急。“当时可把我急坏了。”李东海说。面对如此大规模的病情暴发,就连周边的兽医也束手无策。

李东海多方奔走,前往畜牧养殖集中地区寻求帮助,联系知名兽医专家,参加紧急研讨会和现场诊疗培训,终于学到了新的养殖防疫技术,降低了疾病发生率,保障了肉牛的健康生长。“养牛不能只靠蛮力,咱还得学习新技术才行。”李东海说。每逢培训会,李东海总是第一个报名参加。

随着养殖场的规模逐步扩大,资金与用地又成为了新的难题。“没有资金来源,用地也不好批,急得满嘴起泡。”李东海告诉记者。当地镇政府了解情况后及时向李东海伸出了援手。在用地方面,镇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实地考察,评估土地规划和环境影响,为他批准了合适的建设用地。在资金上,镇政府工作人员主动为他介绍农业贷款政策,协助他准备贷款申请资料,并积极与银行沟通协调。最终,李东海成功申请了创业贷款,稳固了资金链,使养殖场得以持续发展壮大。“多亏了政策支持,我的养殖场才得以维系下去。”谈及政府帮助,李东海感激不尽。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规模扩大带来的人力需求让村民们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每到肉牛出栏前的集中育肥期,养殖场需要大量人手进行饲料搬运、牛舍清洁等工作。李东海便雇佣周边村民,为他们提供工作岗位。村民不出村就能获得可观的报酬。养殖场的粪便无偿提供给周边农场作为土地肥料,还供应给当地肥厂制作有机肥料,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当地农业生态的良性发展。李东海说:“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我还要带动更多农户加入到养殖中来,通过养殖实现增收致富。”

如今,青春养殖场已颇具规模,拥有500多头西门塔尔牛和夏洛莱牛等优良品种。谈及未来,李东海准备引入牛群健康监测传感器等新技术,实现养殖过程的智能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并引进优质肉牛品种,培育出适应本地环境且肉质优良、生长速度快的新品种,让优质牛肉出现在更多人的餐桌上。

记者 邹晨光 见习记者 陈倩 通讯员 纵海英

 

    视频新闻
    Copyright © 2016 - 2020 www.hb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05324号-2 皖网宣备07004号 皖公网安备3406000202000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1000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32006
    版权所有:淮北市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