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贴心人”百姓“和事佬”——记濉溪县临涣镇人民调解员陈文章

2024-12-11 09:41    淮北新闻网

日前,经过陈文章的积极奔走,在濉溪县临涣镇怡心茶馆,一番苦口,两杯清茶,当地梁庙村一对因责任田承包反目30年的亲兄弟握手言和。

30年如一日坚守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化解矛盾纠纷推动移风易俗倡树文明乡风。作为临涣镇法律服务所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员,今年60岁的陈文章以群众“贴心人”、百姓“和事佬”为己任,为群众免费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00余起,深入田间地头调解民事纠纷3100余件,开展理论、政策等宣讲3200余场次,倾力推动移风易俗、化解邻里矛盾、调解社会纠纷,被群众誉为可信可敬的“陈铁嘴”和乡村“小喇叭”。

临涣镇是一个有近十万人口的古镇、大镇,有着浓厚的茶文化,喝茶是临涣人的习俗。“有理,茶馆去说。”茶馆成了化解群众矛盾纠纷的平台,临涣司法所依托茶馆建立茶馆调解委员会。土地纠纷、彩礼纠纷、家庭纠纷……多年以来,司法所和调解委员会一年到头忙得不可开交,经常接待来访者的就是调解员陈文章。这些不大不小的事,要用家长里短,要用法律常识,陈文章时常把调解搬到现场、搬到地头、搬到茶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家家解释、一个个劝解,日积月累,调解成功率在98%以上。因调解能力突出,老百姓称,“这位‘陈铁嘴’走到哪里,哪里就很快息事宁人。”

相对于法律服务工作者,陈文章更喜欢把自己称为志愿者。从1994年开始,陈文章经常到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作红色义务宣传,到镇上各个茶馆进行民俗文化宣讲,到村组以及企业、学校等开展法治宣传,每年义务宣讲50余场次。为宣传党的政策,他将国家大政方针与普法宣传有机结合,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相关法律法规等开展宣传讲解。通过他的宣讲,党的各项政策和新思想在当地得到很好的传播。

一个“陈铁嘴”,千万个“小喇叭”。多年来,陈文章热衷公益、奉献社会,心中装着百姓,他还积极投身乡村建设,主动申请担任村法律顾问,免费提供法律服务。他坚持每月到村里为群众免费提供法律咨询,积极参与村集体重大决策,提供法律建议,为村集体提供合法性审查服务,有力维护村集体合法权益。他参与创新的“一杯茶调解法”成为全国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案例,“乡村小喇叭”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本人多次获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安徽好人”等荣誉称号。

如今,陈文章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但他一如既往地热爱着基层宣讲、人民调解的事业。“我今后还要继续奋斗,服务好老百姓,当好群众的‘和事佬’‘贴心人’。”陈文章真诚地说道。

记者 肖干 通讯员 张迪

视频新闻
Copyright © 2016 - 2020 www.hb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05324号-2 皖网宣备07004号 皖公网安备3406000202000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1000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32006
版权所有:淮北市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