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集区段园镇有这样一位“五老”,他从教一生,2016年退休后以镇关工委副主任的身份,继续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百姓生活解忧默默奉献。他叫黄化群,老骥伏枥、主动作为,只为花儿更艳、乡村更和美。
播撒爱的阳光护航孩子成长
学校是爱国主义教育、普法宣传、培树正确“三观”的主阵地。段园镇辖内有7个村、4个社区、6所学校,4000多名在校学生。在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黄化群与其他“五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推深做实宣讲进校园活动,并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将活动办得有声有色,尽全力让每一个孩子学有所获、学有所长。
声势最为浩大、覆盖范围较广的要数那次以红色故事为载体的“党育我心,回报党恩”主题系列宣讲活动。在黄化群的奔波促成下,杜集区关工委、段园镇关工委联合,在袁庄实验学校等4所学校成功举办了巡回活动。2700多名教师和学生现场或通过广播聆听了宣讲内容,感党恩跟党走的种子厚植在大家的心中。
为了让青少年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黄化群主动与司法部门对接,牵手镇纪委、镇妇联,开展“送法进校园法润少年心”活动,共同推进青少年普法向纵深发展。多部门普法志愿者走进淮海绿地21城实验学校那次,黄化群作为主讲,围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角度,结合具体实例,教授学生们遇到校园霸凌、敲诈、勒索等情况时正确的处理方法,告诫大家要学会情绪管理,做好自我约束,争当新时代尊法守法用法的青少年、法律法规的积极传播者。
此外,镇关工委、镇纪委、镇司法所、镇妇联多方联动,组织普法专人深入辖内学校,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黄化群等人通过上公开课的方式,与广大学生分享包拯、海瑞为官清廉、两袖清风的故事,教育大家何为廉洁、廉洁做人、清廉做事,在学生们心中种下廉洁自律的种子,让清风正气洋溢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表彰优秀学生,助力莘莘学子扬帆起航,也是关工委重要工作之一。每年8月,镇关工委都要联合镇商会、村委会等,举办“阳光助学,爱心圆梦”资助活动,考入本科院校的困难学生现场领取奖学金,并签下“拒绝‘升学宴’弘扬新民风”承诺书。
“孩子们上学期间,我们就进校园宣讲。孩子们放寒暑假,我们就立足办公区域,辅导照看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黄化群说。
用好红色资源厚植爱国情怀
段园镇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牛眠万人坑遗址被杜集区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挖掘提升牛眠村历史文化内涵,记录党建引领下牛眠村发展过程,投入40余万元建设的牛眠村村史馆于2020年8月开馆,“红色牛眠”品牌自此推出,本地及周边学校开展红色教育活动有了好去处。
牛眠村村史馆坐落于牛眠村村部附近,占地180余平方米,以乡村历史文化特色为背景,设置序言、历史沿革、红色铸魂、乡愁记忆、党建引领、华丽蜕变、乡风文明等多个板块。每逢节假日、重要节庆时段,黄化群都会提前与学校、村部对接,邀请孩子们进馆参观学习,而他本人则会从早到晚守在馆里,随时接待孩子们,带领他们观看影音作品、图片展览、实物展示等,讲解牛眠村的历史沿革、经济发展、文明乡风、先进典型等情况,教育大家记住历史、留住乡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为了让村史馆物尽其用,让“五老”们才尽其专、用尽其才,黄化群等人联合周边各村,在馆内开展“我爱我的祖国喜迎二十大争做好少年”“少年儿童心向党用心用情伴成长”等主题绘画活动,引导孩子们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发展、壮大的辉煌历史,并以一张张图文并茂的绘画作品抒发对党对祖国的热爱。
用心化解纠纷真心为民解忧
黄化群成立的“零距离”调解工作室,始终定位在“用心用情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这一基调主线,实际调解矛盾纠纷时,也实打实做到了尽量的公平公正,赢得了百姓的信任。
现在段园镇牛眠村党群服务中心旁有一处独立办公区域。其前身是黄化群2020年5月在自家创办的“群力志愿服务中心”。
调解工作室充分发挥道德模范、乡贤能人、金牌调解员等资源优势,从“五老”人员中选出10位专兼职人民调解员,由有声望、知民情的老教师、退役军人、退休村支书等党员和群众组成调解员队伍,义务调解辖区各类纠纷。
同时成立的“零距离”调解工作室党支部,开展“一个党员一盏灯、一个党员一面旗”亮旗行动,由段园镇关工委副主任、人民调解员黄化群任党支部书记,打造一支“喊得应、站得出、打得响”的基层党员调解队伍,让和谐新风吹进居民心坎里。
调解工作室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12345调解法”,即一听二问三看四调五访。“一听”指倾听当事人诉说,安抚当事人情绪,帮助找到矛盾症结;“二问”指询问当事人关键诉求,找到化解矛盾的钥匙;“三看”指现场观察研判,分析矛盾发生的起因经过;“四调”指在全面了解事件基础上,采取融情、融理、融法的方式,精准有效调解;“五访”指调解之后定期回访,及时了解当事双方对调解协议的落实情况、调解公平公正的满意度等,形成多层次参与下的矛盾纠纷调解格局,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2023年,“零距离”调解工作室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
记者 王陈陈
通讯员 戚创业 田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