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里的机电“达人”——记中煤三建方家畔项目部机电副经理张长宁

2024-12-03 08:50    淮北新闻网

“嘀嘀嘀……”11月27日夜,中煤矿建三十工程处方家畔项目部施工现场与风机配套的电控柜传出一阵急促的故障警报声。

听到警报声,现场技术骨干轮番上阵,却始终未能找到故障点。

“张大师来了!”正当大家焦灼万分时,接到电话的项目部机电副经理张长宁赶到了现场,经过检修很快找准症结进行抢修。

“抢修是检验机电工能力的‘试金石’。”抢修装备过程中,张长宁现场讲解技术要点又传授心得,“只有日常工作学习钻研,磨砺成硬功,才能胜任岗位、保障打赢。”

很快,装备恢复了正常运行。为张长宁打下手的几位技术骨干,也深感受益匪浅。

“干就干精,做就争一流。”谈起自己的工作,张长宁总是充满自信地说。高中毕业后入职三十工程处,他从一名机电“小白”做起。

张长宁认为,自己是一只“笨鸟”“菜鸟”,遇到什么新事物要先飞。凡有新的设备入场,他把配套来的图纸研究个熟透,把新设备当作“新朋友”。10多年来,他转战6个项目部,先后完成技改项目30多项,创造经济效益300多万元。各类供电设备,他都详细了解,若出了故障,他听一听、查一查往往能找准症结手到病除。他也成为矿区里的工匠大师,成为人们口口相传的技术“大拿”。

“矿建项目部的机电维修非常复杂,既有交流6000V强电,又有直流24V弱电,一旦疏忽大意就会造成严重后果,这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谨慎、仔细。”张长宁回忆说,2021年的夏天,他在一次维修中遭遇380V电源相间短路事故,电容瞬间被击穿,两只火球从电气柜电源开关处蹦出,整个房间被照得通明。

那次“惊魂一刻”过后,张长宁手绘出设备原理图,把每一个设备的零部件品牌、数量、功能和安装位置都深深刻进脑海里。

“保设备就是保运转,保运转就是保效益。要运用‘望闻问切’把设备问题早排查、早诊断、早治疗,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张长宁在班前会上常常讲起。

从设计方案的手工绘图,到检修流程和运行制度制定落实,形成了安装、维护、管理的一体化运行。每次到现场去,他都要带着机电技术员一起去,通过“手把手”教,让普通的机电工,迅速成长。

日常设备检修时,他把不正常现象分析记录下来,组织班长和包机组长一起对设备进行会诊,查找和归纳存在的薄弱环节,对症下药,确保设备安全运转。对出现的难点和顽固点,成立攻坚组专项攻坚,以为问题导向,排查故障,杜绝“病马拉车”。

“每一次检修,处理设备故障,张经理要求我们要把使用时间、故障原因、处理方法等在记录本上,一一写清楚……”合上笔记本,检修工马雨风钦佩地说,“张经理是机电‘达人’,也是我们学习的标杆。他用行动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发扬光大!”

2023年起,张长宁开办了机电小讲堂,编写了《矿用设备模块培训》等实用教材,印发给工友学习。他还创建微信群,开辟微课堂,工友们有什么技术难题,都可以通过平台交流切磋,共同学习,一并提升。3年来,已培训各类技能人才9人,其中一人在全煤技能比武中获得第一名。

张长宁说:机电工的最高境界就是“做好维修不抢修”。

他创新了“定期点检”工作法。结合项目部机电管理特点,推行点检清单化,根据设备功能进行分类,划分出重点设备,制定点检方案,变事后抢修为日常保养,提高设备完好率。他每台设备建立《健康档案》,确定保养维修时间和内容,超前更换的易损零部件,缩短停机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5年来,项目部没有出现设备“丢肩”现象。

“有人说我不懂得生活,整天就知道与书本、图纸和冰冷的机电设备打交道。”张长宁笑着说,从事机电工作多年来,自己就爱看与机电有关的书,画与机电有关的图,钻与机电有关的事,每天沉浸其中,乐在其中,从不觉得厌倦,更多的是体会其中的乐趣和享受取得成果时的喜悦。

进入新时代,矿区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步入了快车道;尽快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无疑是一次次艰巨的考验。“不停学习,不断进步,多带徒弟,这就是我每天的责任。”张长宁笑着说。

记者徐志勤

通讯员李继峰

    视频新闻
    Copyright © 2016 - 2020 www.hb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05324号-2 皖网宣备07004号 皖公网安备3406000202000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1000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32006
    版权所有:淮北市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