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有一支军队,在戚继光短短一年训练下,就成为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战法高超的王牌军队。而如今,在皖北煤电朱集西煤矿千米井下,掘进三区305队在戚毛永的带领下,凭借着敢啃硬骨头的勇气与毅力,打造了岩巷快掘作业线,圆满实现矿井下发的快速掘进目标,成为千米井下名副其实的快掘“戚家军”。
集智聚力,完成攻坚任务
7月份,从11404顶板瓦斯抽放巷传来喜讯,在此施工的戚毛永队实现安全掘进135米,创造本队月度单进最高纪录。截至8月28日,本队又在月度实现安全进尺106.4米,为矿井稳产接续提供坚强保障。
据了解,11404顶板瓦斯抽放巷施工距离远、地压大、岩石硬度系数高,施工进度提升一直存在瓶颈,工效难以突破,已成为制约快速掘进的一大难题。
为进一步提高掘进效率,破解制约掘进速度的瓶颈,戚毛永带领生产骨干定方案、明责任、强措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打法”。他们每天召开施工总结会,从运料工、综掘机司机到班组长各抒己见,摆问题,找差距,定计划,及时总结施工中存在的优缺点,实现施工全方位、全过程精准管控,不断完善施工方案,持续优化施工工序。
通过签订“军令状”压实责任,将作业任务分解至每班、每日、每月,并制定进尺奖罚机制,确保完成当班、日、月工作任务,做到人人身上有担子。多次开展多项优化措施,完善设备日常检修方案,支护材料保证不大于迎头100米范围,大大减少运输材料时间。
人心齐,泰山移。全队职工心中有目标、眼中有责任,主动出击、精准施策,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单日进尺4.8米纪录的诞生。
装备升级,提高生产效率
走进11404顶板瓦斯抽放巷,映入记者眼帘的是综掘机司机熟练驾驶着掘进机在巷道内削“石”如泥,岩石在皮带机上源源奔向矸石仓,液压锚杆钻车在后巷补强支护,单轨吊不断地将锚杆、锚网等施工材料运至迎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戚毛永队着力打造岩巷安全高效快速掘进新模式,大力推进“四化”建设,为岩巷快速掘进打下坚实基础。
将加大设备投入作为提升掘进速度的“先手棋”,打造“掘进机+双臂液压锚杆钻车+单轨吊辅助运输系统”的快掘作业线,及时梳理影响设备高效运转的各类因素,确保设备运行效率最大化。
“快速掘进新工艺非常高效,现在一个圆满班能进尺4.8米左右,是传统炮掘工艺没法比的。”正在施工现场指挥的戚毛永介绍说。
机电设备的完好运行是促进掘进提效的关键因素。为降低各类设备故障率,该队机电人员实施“见缝插针”式检修和电钳工“跟班”式检修相结合,变被动抢修为主动检修。建立挂牌包机责任制,生产骨干分别对迎头“核心设备”实行包机管理,针对日常运行、检修维护保养等情况开展不定期盯靠检查。
锚杆台车司机王海豹介绍,以往支护环节严重制约着掘进进尺效率,用锚杆钻机打一根锚杆平均5分钟,效率非常低。为彻底解决岩巷支护这一“卡脖子”问题,该队率先引进双臂液压锚杆钻车,使每根锚杆施工时间从原来的5分钟缩短至不到3分钟。
强化管理,促进高效作业
合理组织施工,是提高岩巷掘进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戚毛永队刀刃向内,坚持向管理要时间,向组织要效率,从工序高效衔接、生产组织协调、机电设备操作维保等方面下功夫,保障巷道掘进高效正规循环。
注重强化班组之间互创条件意识,班组长和各岗位工种每天在现场进行“手拉手”交接班,流畅顺利的交接班程序让班组职工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为完成进尺任务赢得充足时间。
“我们还采取‘跟跑’掘进机模式,即单轨吊、料场、电缆‘跟跑’掘进机,实现‘职工进班不扛料、电缆装置随时到’的效果,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进一步提升了工作效率。”班长赵天齐说。
在此基础上,该队还大力推行平行作业,从迎头割岩和巷道支护入手,大力拓展两者之间的平行作业。迎头顶板锚索使用风动锚杆机施工,剩下的采用两臂锚杆台车补打,帮部底脚锚杆滞后迎头,割岩期间人工施工,与迎头平行作业,最大化缩短迎头进尺时间。
“6月份,矿上开展‘制冷降温竞赛’评比活动,我们班组职工积极投入竞赛中,在7月份的竞赛中获得人均500元嘉奖,在给自身创造良好环境的同时,也让职工们清楚地认识到安全就是效益、进尺就是工资。”戚毛永高兴地说。
同时,为充分调动职工工作热情,最大限度激发职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该队还制定了一系列奖惩措施,充分发挥了正向激励杠杆作用。
记者 王守明
通讯员 周欢 许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