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山区扎实办好民生实事——让群众日子更舒心

2025-11-26 10:22    淮北新闻网

 

近年来,相山区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刻在发展实践里,瞄准教育、医疗、养老这些群众天天惦记的事,把民生实事办在点子上、落到心坎里。一笔笔真金白银的投入,一项项实打实的举措,让群众的获得感稳稳当当,幸福感越来越浓,安全感实实在在。

教育惠民:为孩子铺稳成长路

对每个家庭来说,孩子的教育都是天大的事。相山区在教育上既兜牢底线,又搭好平台,就是要让每个孩子都能安心读书、全面发展。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这是相山区的硬承诺。2025年,全区精准对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落实资助1098人次,资助金额达数百万元。这些钱直接打到家长账户上,帮困难家庭卸下了学费包袱,让孩子们坐在教室里,眼里只装着书本和梦想。

“孩子没人带”“公办园进不去”“下班接娃赶不及”,曾是不少家长的烦心事。2025年,相山区把安心托幼当成重点事来办,新增托位480个,12家幼儿园专门开设了托班。第二实验幼儿园毓秀园、中湖园新开园后,一下子多出540个公办学位,不少家长感叹“终于不用为孩子入园愁了”。针对“接娃难”,幼儿园全面推行延时服务,家长哪怕下班晚点儿,也不用一路狂奔,心里踏实了不少。

硬件跟上了,孩子的成长质量也不能含糊。相山区推进教室光环境达标工程,换上柔和的护眼灯,孩子们看书、写字时眼睛舒服多了。梅园小学学生家长王女士说:“孩子刚上一年级,我本来担心他不适应,没想到学校老师特别负责,还有课后延时服务,我们家长省心太多了。”

除了日常教学,相山区还着力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阳光体育促进行动让校园里的运动身影多了起来,孩子们在操场上跑跳嬉戏,强健体魄;课后服务也越来越丰富,绘画、书法、舞蹈社团应有尽有,非遗进校园、校园艺术节等活动轮番上演。全区5所全国、全省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带头营造浓厚文化氛围,让孩子们在课本之外,既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

医疗卫生:筑牢群众健康防线

健康是幸福的基石。相山区盯着群众看病就医的“堵点”“痛点”,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水平,把健康守护送到群众身边。

“以前看病要跑大医院,排队就得小半天。现在社区医院改好了,在家门口就能看专家,太方便了。”这是不少相山群众的真实感受。2025年,相山区根据群众需求,对多家社区医院进行升级改造,如今的社区医院窗明几净,常用药品摆得满满当当。更贴心的是,这里常年有上级医院专家坐诊,不用挂号排队跑远路,群众看病既省心又省力。

儿童口腔健康是家长们的重点牵挂。相山区推进健康口腔行动,加强儿童口腔疾病干预,2025年就为28%的适龄儿童做了窝沟封闭,给孩子们的牙齿穿上“防护衣”。同时,基层口腔医生定期参加专业培训,诊疗技术越来越过硬,家长带孩子看牙不用再往大医院挤。

在女性健康保障上,相山区同样细致周到。2025年,为124名城镇低保适龄妇女免费做了宫颈癌、乳腺癌筛查。社区工作人员还挨家挨户宣传“两癌”防治知识,提醒大家按时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理念慢慢传开,切实守住了女性的健康底线。

养老服务:暖透老人晚年生活

养老问题连着千家万户的牵挂。相山区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从“吃得好”到“玩得乐”,再到“住得安”,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温度、有品质。“一顿热乎饭”是老年人最基本的需求。相山区没搞“一刀切”,而是因地制宜想出好办法:社会餐馆帮着做、养老机构供餐、单位食堂腾名额、社区新建老年食堂,多种模式结合,建成了一批助餐示范点。“助餐点的饭菜软烂入味,每天都不重样,一顿饭花不了多少钱就能让我们老两口吃饱吃好还不用自己开火刷碗了”洪山社区的高奶奶说道。2025年,全区有近58万人次老年人在社区吃到了热乎饭,这“舌尖上的幸福”暖到了老人心里。

除了吃得舒心,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也越来越丰富。相山区搭起区、镇(街)、村(社区)三级老年教育网络,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上学。目前全区有99所老年学校,2万多名老人在册学习。西街道老年学校还评上了安徽省示范老年学校,他们的办学案例《“五强化”绘就“夕阳红”》,更是被教育部选进了《新时代社区教育案例·百选》。在这里,老人们练书法、打太极、唱红歌,既能学新技能,又能交上老朋友,日子过得充实又热闹。

对特殊困难老年人,相山区的关怀更细更实。2025年,为24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做了适老化改造——卫生间装扶手、卧室换高度合适的床、客厅摆防滑地垫,从这些小细节入手,改善老人的居住环境,让他们在家住着安全、方便,生活质量实实在在提了上来。

记者 杨紫晶

视频新闻
Copyright © 2016 - 2020 www.hb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05324号-2 皖网宣备07004号 皖公网安备3406000202000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1000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32006
版权所有:淮北市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