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去年以来,相山区坚持创新引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整合各类资源力量,加强隐患排查整治,推动风险监测落细落实,强化应急防范知识教育,建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运作、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救灾管理模式。成功创建全国首批综合减灾示范区,58个村(社区)被评为国家级、省级综合减灾示范村(社区),应急避险和防范应对能力全面提升。
夯实基层力量,构建综合防范体系。相山区建立区、镇街(开发区)、村(居)三级包保机制,成立“网格党员+应急分队+居民”为成员的综合减灾网格队伍,培训配备普及防灾减灾知识、预警报送灾情的信息员121名。制定区级自然灾害救助、突发公共事件、防汛抗旱、地震等应急预案,成立综合参谋、抗灾救灾、物资供应等10个专项小组,实现应急预案区、镇、村三级全面覆盖,制作发放标注家庭成员、避灾安置点、转移联系人等详细信息的风险监测综合减灾明白卡14万张。统筹水利、城建、气象等项目资金,持续加大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河道疏通、河堤加固、地质灾害隐患、防汛预警预报体系建设等工作,实施萧濉新河疏浚治理工程、人防工程、老旧小区改造等19个项目,全面提高防范各类灾害能力。
聚焦监测预警,筑牢风险管控能力。依托智慧城市建设,相山区充分发挥大数据监测作用,推动交通监控、治安防控、市容监管数据资源“三网合一”,实现灾害点准确定位,灾情实时监察,有效提高灾害应急响应效率和水平。结合辖区地震、洪涝、风雪等各类灾害易发风险点、事故隐患点,编制区域应急疏散路径图和综合减灾风险点图。对15类217个风险点进行定位绘制风险点图,设置应急避难场所142处,发挥分类识别、提醒警示、救援指示作用。建立自然灾害类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加强与气象部门联动,推送综合减灾信息4000余条,通过电信、移动等网络及时发布特殊天气预警短信,覆盖率达90%以上。
健全参与机制,提升群众应急意识。将每年5月定为综合减灾集中宣传月,在全区设置防灾减灾宣传广场13个,集中宣传和普及防灾减灾知识,举办社区演出活动500余场。与市直部门联合共建应急综合减灾指挥中心、地震科普中心和气象科普中心等功能性场馆,开展活动150余场次,受益群众10万余人次。每年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活动100余场、参与群众4万余人次。完善教育、消防、卫生等部门与社区联动共建机制,打造综合减灾、教育减灾、公共卫生、地震减灾、气象减灾、消防减灾、科普减灾、防汛减灾、环保减灾等9类主题社区,依托现有58家示范村和社区,打造“乡村、城乡、城区”三条示范线,形成特色示范品牌矩阵,有力有效提升综合减灾能力。
记者 邹晨光 通讯员 张少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