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人民法庭给村级调解员“充电”以案释法实训强能

2025-08-08 09:41    淮北新闻网

近日,杜集区石台镇的村级调解员们一早就走进石台人民法庭。这天的法庭有点不一样——往常庄严肃穆的审判庭里,多了三十多双带着期待的眼睛。一场专为他们量身定制的“解纷实战课”即将开讲。

“现在开庭!”法槌落下,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庭审正式开始。原告是位农民工,被告是拖欠工资的包工头,他们的辩论里,藏着基层最常见的矛盾疙瘩。底下的调解员们坐得笔直,有的掏出笔记本快速记录,有的眉头微蹙跟着案情“推演”:“要是我调解,这一步该怎么说?”

庭审结束,承办法官没急着离开,转身就把“课堂”搬到了审判席旁。“大家注意看,这案子的关键不在‘欠没欠’,而在‘欠多少’——口头协议没证据,考勤记录不完整,这就是调解时要抓住的突破口。”他拿起卷宗,指着双方证据逐一拆解,从《劳动合同法》的具体条款,讲到调解时如何用“法言”帮双方捋清权利义务,“咱调解不是‘和稀泥’,得让双方明明白白,这心里的坎才过得去。”

到了交流环节,法庭的会议桌旁顿时热闹起来。“俺村有个临时雇工摔了,东家觉得赔多了,雇工觉得赔少了,这账咋算?”一位老调解员率先打开话匣。“还有那口头协议,当时说得好好的,事后各说各理,咋固定证据?”另一位接过话头。法庭干警拿出近期劳务纠纷的统计数据,和大家一起“解剖麻雀”:哪些纠纷容易激化?哪些环节最容易卡壳?“背靠背调解时,得先摸准双方的‘软肋’——东家怕耽误工期,雇工怕拿不到钱,找准这个点就好劝了。”“情理法理得揉在一起,先讲‘乡里乡亲’的情分,再摆‘白纸黑字’的规矩,更容易听进去。”你一言我一语,实用的调解“土办法”混着法律条文,碰撞出不少火花。

“这课听得真解渴!”培训结束时,一位调解员摸着笔记本笑着说,“以前调解全凭经验,现在知道啥时候该拿‘法’说话,心里更有底了。”

据介绍,这场“庭审观摩+法律拆解+实战研讨”的培训,正是石台人民法庭把“枫桥经验”往实里做的缩影。给村级调解员们“充电”,不只是教本事,更是把解纷的关口往前挪——让矛盾刚冒头时,就能在村头巷尾被专业地化解,这才是基层和谐最扎实的“防护网”。

记者 徐志勤

通讯员 王颖慧

 

    视频新闻
    Copyright © 2016 - 2020 www.hb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05324号-2 皖网宣备07004号 皖公网安备3406000202000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1000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32006
    版权所有:淮北市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