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学院赴皖南泾县探寻红色足迹
传承奋斗精神
6月25日上午,滁州学院“踏寻革命足迹,传承奋斗精神”赴皖南泾县实践小分队首先来到了安徽省宣城市昭亭社区举办了一场“军民鱼水情“红色运动会。
运动会于上午8:30在社区文化广场内的篮球场上正式拉开帷幕,小队成员邀请了社区的居民,社区服务中心志愿者,社区附近学校学生等来参加了这次运动会,过程中吸引了执勤的社区民警参与进来管理秩序组织大家分组参赛,每队5-8人,气氛热烈,充满活力。
运动会间隙,实践小分队成员结合比赛项目,向参与者简述了皖南地区的革命历史。例如,在“红军的扁担”项目后,提及泾县作为新四军军部旧址的背景;在“支援前线”环节,则讲述了皖南事变中军民互助的故事。

接着在6月25日下午,滁州学院"踏寻革命足迹,传承奋斗精神"实践小分队兵分两路,同时前往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和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开展红色教育活动。

新四军军部旧址位于宣城市泾县云岭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38年8月至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此驻扎,指挥华中敌后抗战,是华中抗日的中流砥柱,被誉为“华中人民的长城”。实践小分队一组在队长王雪晴的带领下抵达云岭镇新四军军部旧址。
队员们首先参观了军部司令部旧址展柜中陈列的泛黄电报手稿、磨损的武器装备、泛旧的军装和生活用品,生动还原了1938年至1941年间新四军在皖南驻扎、训练、抗战的历史场景。
与此同时,由代理队长凤琦洲带领的第二分队来到泾县城郊水西山的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在周恩来总理题写的"千古奇冤"纪念碑前,队员们整齐列队,默哀致敬。
参观纪念馆后,两队队员回到宣城市区交流参观心得。在社区广场重温入团誓词,并学习入党宣言。铿锵有力的誓言在徽派建筑群间回荡,表达了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的坚定决心。

紧接着6月26日上午,滁州学院"踏寻革命足迹,传承奋斗精神"实践小分队再一次来到了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对纪念馆宣教部孙唯同志进行采访。聆听她讲述在红色文化传播一线的工作经历与感悟。在这里,宣教部的成员们肩负着传承与弘扬新四军精神的重任。
在孙唯同志看来,新四军军部旧址所承载的红色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它体现了新四军的铁军精神,包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等核心要素。”谈及从事这份工作多年的收获,孙唯同志眼中满是坚定。“最大的收获就是自己对新四军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

她不仅分享了自己在红色文化传播一线的工作经历与感悟,还对大学生群体寄予了深切期望,希望大学生们能积极传承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绽放青春光彩。孙唯同志表示“你们正处于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有着无限的潜力和可能性。我希望你们能够深入了解新四军的历史,理解其中蕴含的铁军精神,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采访结束时,孙唯同志站在纪念馆的广场上,她身后,是那些承载着无数先辈热血与信念的旧址建筑,而她,以及像她一样的宣教人员,正用自己的努力,让这些红色记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砥砺前行。
最后小分队于2025年6月26日星期四来到了宣城华星外国语学校,高一班级进行红色宣讲活动。
宣讲会设在教学楼二楼教室,路过一楼,有几位大叔正在处理高三,初三毕业后余下的书籍。来到教室,墙上"传承红色基因"的标语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整个教室宣讲结束后,孩子们涌上来围着他们问个不停。活动现场,宣讲团还向学生赠送了特制的红色书签和纪念勋章。
该校高一(3)班班主任于光华老师评价:"这种沉浸式的红色教育,比课本更直击心灵。"宣讲团创新采用地域化叙事方式,将青弋江等本地元素融入历史讲述,有效增强了学生的情感共鸣。
"红色故事就像种子,你们愿意听,愿意讲,它就会一直长下去。下课后,队员们看着教室里的同学们,看见几个学子正凑在一块儿讨论着刚刚说到的故事。
此次宣讲是滁州学院"红色薪火"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团队将持续推动红色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一点光,一句话,就能让沉睡的历史醒来,在新一代的心里,长出新的春天。

滁州学院赴宣城泾县“探寻革命足迹,传承奋斗精神”小分队所有成员在此次实践过程中,看到战争中的血腥,明白胜利果实的来之不易,看到纪念馆背后的桩桩件件,表示愿将自己投身于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中,奋斗不止!
最后,感谢所有为本次活动提供支持的纪念馆工作人员、指导老师和同行伙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以革命精神为灯塔,把实践中汲取的力量转化为前行的动力,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续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奋斗篇章!
通讯员 王雪晴 郑钰涵 兰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