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38℃高温下,大唐淮北发电厂旧址却涌动着滚烫的人潮——由老电厂改造的“淮北老电厂1969文化街区”正式启幕。这座承载着华东电网工业记忆的建筑群,化身安徽省首个工业风互动地标,让老电厂迎来“逆生长”。

淮北老电厂1969文化街区主要包含淮北工业博物馆和夔牛天街等项目,是淮北市“工业遗存+IP+科技娱乐”创新模式的成功实践。其前身是始建于1969年的大唐淮北发电厂,曾是华东电网的主力军,为城市的发展输送着源源不断的电力。如今,经过精心改造,这里已成为城市“新地标”。这种模式将工业遗迹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不仅保护了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还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工业遗产作为城市文明进程的见证者,不仅承载着真实且相对完整的工业化时代历史信息,更让城市精神得以传承、气质品格得以延续。一座博物馆,一件件工业实物,一幕幕工业影像,不仅留住了淮北工业记忆,也是一代又一代淮北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坐标。
走进工业博物馆,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一层的围炉光影剧场,作为首座以“电”为主题的光影秀场,通过独特的设计和炫目的光影效果,带领参观者走进电力的奇幻世界。二层展厅内,详实的史料、珍贵的图片生动展现了淮北工业的兴盛与发展,让人感受到煤炭与电力对城市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三层以酒与纺为主题,展示了淮北工业的多元化发展以及绿色转型的理念。四层科普馆趣味十足,七大主题科普区域涵盖了物理学、天文学以及电力科普等内容,吸引了众多青少年前来探索知识的奥秘。

记者注意到,此次启幕邀请了见证淮北工业历史的老职工。博物馆设计还原的许多场景,如井下工作、矿工之家等,让老员工“穿越”回他们的青春岁月,沉浸式感受深厚的工业文化历史底蕴。

最让人瞩目的当属夔牛天街核心主题IP机械夔牛“雷泽君”,小名“雷雷”的夔牛大秀。夔牛是《山海经》中记载的神兽,其吼叫声如同雷鸣。以“夔牛”为IP形象,是工业精神的图腾化表达,也寓意着城市从煤炭工业到文旅创新的转型决心。
水雾弥漫间,长21米、宽6米、高10米的巨兽双眼投射的光束点亮了整个街区,其每一个关节都具备灵活的运转能力,配合顶尖的声光特效系统,生动展现夔牛奔腾、嘶吼的雄浑气势,给人带来前所未有的视听震撼。“太震撼了!”现场观众惊叹不已,人们纷纷拿起手机拍照录像。
“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机械神兽,感觉像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尤其是它突然吼叫的时候,地面都在震动,灯光和烟雾特效特别震撼。和普通景区不一样,这里更像一个‘活的’博物馆,既能看表演又能学到机械知识,很酷!”游客朱培培感慨道。
令人惊叹的不止机械巨兽,还有丰富多样的娱乐设施和美食。时空穿梭、23米旋转塔、海盗船等游乐设备,为年轻人提供了追求速度与激情的场所。亲子无动力乐园:亲子漂流、淘气堡等设施,让孩子们在纯真的欢笑中享受亲子时光。此外,天街内还有各种特色美食,从传承多年的地道小吃到紧跟潮流的新式饮品,让人垂涎欲滴。

从夔牛天街出来,便是充满创意与活力的夔牛公园。站在入口处,象征着现代工业风的齿轮和牛头创意设计,传递出城市“包容开放,求是创新”的精神。利用老电厂现有建筑结构打造的互动鼓装置——风雷夔鼓,让游客跟随鼓声进入街区,仿佛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之旅。
“本来以为工业遗址会很老旧,没想到能这么潮!机械夔牛和原来的电厂建筑融合得很好,既有怀旧感又有未来感。街区里的赛博灯光秀、机甲巡游都让人眼前一亮,让我能感受到传统工业技艺和现代科技碰撞的魅力。”游客张艾说道。
此外,开业活动期间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互动体验活动。夔牛战队表演、coser走秀、机甲互动等活动,让市民和游客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幻的世界。展馆外的淮北烫面、非遗展品等同样吸引游客驻足。

赛博朋克般的街区氛围,科技感十足的灯光装饰,一应俱全的游乐设施……老电厂的“逆生长”不仅全景式呈现了淮北发展的时代足迹以及淮北工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也折射出淮北在城市更新的答卷上交出关于传承与创新的最优解。
记者手记:
老电厂的车间里凝结着几代人的汗水。那些在发电机组轰鸣声中度过的日夜,不仅锻造了城市的筋骨,更熔铸出“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工业精神。当最后一台机组停止运转时,许多人都在问:这些承载着城市记忆的钢铁设施,真的只能成为拆解的废墟吗?
淮北老电厂1969文化街区给出了令人惊喜的答案。漫步在保留着工业肌理的建筑间,斑驳的砖墙与全息投影交相辉映,生锈的管道化身艺术装置,曾经的煤渣场地变成了孩子们欢笑的乐园。“老树发新芽”的改造理念,让工业遗产不再是尘封的标本,而是成为流动的城市叙事。淮北老电厂1969文化街区的启幕,不仅是一个项目的成功,更是一种城市发展哲学的胜利。真正的城市更新,不是推倒重来的粗暴手术,而是如同老树抽枝般,在保留根脉的基础上孕育新的生机。这份将工业记忆转化为文旅IP的巧思,这份让历史遗产拥抱未来科技的勇气,是淮北在探索城市改革发展中交出的“优秀答卷”。
见习记者 陈倩 摄影记者 陈文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