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位于烈山经济开发区青龙山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安徽汉瑞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机器不停运转,工人熟练操作,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该企业是一家专业从事光芯片封装/光器件/光模块的设计和规模生产的半导体高科技企业,是安徽第一家光芯片封装企业,生产的各类产品应用于5G基站建设,供应华为、中兴、海信等知名厂商。
“项目自2024年1月签约落地,到7月开始试生产。在这过程中,市区各级各部门主动靠前服务,为我们创造了良好发展环境。目前,一期已进入满负荷生产状态,现在订单比较饱满,我们也在努力实现每月的产能爬升。今年下半年,公司准备启动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建成后,就能把高速率的光模块推向市场。”采访中,公司总经理龚国星对我市的营商环境赞不绝口。
不远处的安徽国巡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组装车间,技术人员正在调试一套全新的机器人系统,产品将应用于国内某电厂输煤廊道的巡检。
国巡机器人生产制造项目为我市2024年集中开工重点项目,经过半年多的紧张建设,目前已建成生产车间和专属生产线4条、一体化项目测试实验室3个。公司专注于工业领域机器人智能安全巡检、机器人智能安全作业等业务,在发电、采矿、化工、冶炼、电网、交通等行业领域应用广泛,在特定领域实现了“机器换人”。针对公司投产时间短、订单量偏少的实际困难,政府部门帮助搭建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扩大了企业“朋友圈”,促成了与相关企业合作。“及时雨”般的暖心举措,把服务做到企业心坎里,让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
今年以来,烈山经济开发区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理念,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着力破解企业发展难题,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发展动能有效激发,跑出了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落实开发区网格化包保制度,提前介入、全程跟踪、纾困解难。2025年上半年,完成淮北新正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睿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工商注册;完成汽车冲压件、新能源电池辊压钢箱体制造等15个项目备案;完成25家库内企业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线上调查;组织召开银企对接会,帮助玥琪新材料、小牧马融资700万元。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突出要素跟着项目走,落实开发区班子成员包园区、包项目制度,坚持“周调度、月通报”机制,发挥项目专班作用,加大项目攻坚力度,全力打通项目堵点难点痛点,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效。2025年上半年新开工项目7个,总投资17.09亿元。2025年当年签约当年开工项目6个。
“下一步,烈山经济开发区将主动作为、靠前服务,统筹要素保障,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持续创优营商环境;精准帮扶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培育链主企业,坚持以大带小,助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让产业链有效‘转’起来。”烈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郭立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记者 王守明 通讯员 宋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