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参加了社区的‘书记下午茶’,下水道盖板从反映到修好只用了3天!”近日,烈山区临海童街道双退大院的居民们谈起社区新变化时连连称赞。原来,该院落主干道的下水道盖板因车辆长期碾压塌陷,存在安全隐患,在每周三的“书记下午茶”活动上被提出后,社区立即协调维修队,72小时内完成抢修。这一高效处置正是童亭矿中心社区创新“三个一”基层治理模式的生动缩影。
一杯茶:民声茶桌会破解“急难愁盼”
每周三下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茶桌前总是格外热闹。
社区书记刘梅与党员干部、网格员、居民围坐一圈,房屋漏水、杂物堆积、噪音纠纷等“家长里短”在氤氲茶香中被逐一记录。
“过去居民有事得跑办公室,现在喝着茶就能把问题聊透。”刘梅介绍,“下午茶”采取“现场协调+限时办结”闭环机制,分类建立“民生台账”,简单问题当场拍板,复杂事项联合物业、职能部门协同处置。
截至目前,多起邻里纠纷经现场沟通、后续跟进,也在一周内妥善化解,让“书记下午茶”成为群众信赖的“解忧驿站”。
一张网:多元共治织密“平安防线”
社区以“织密治理网络,凝聚共治合力”为目标,构建全方位基层治理体系。
依托“三冬暖调解室”,整合法律顾问、老党员、志愿者等力量,运用“情、理、法”融合调解模式,累计化解家庭矛盾12起,调解成功率达95%。
针对物业管理难题,创新“红色物业”五方协商机制,由社区、业委会、物业、党员和居民代表共商共治,解决下水道堵塞、设施维修等问题20余件。
同时,深化“警格+网格”融合,组建“平安巡逻队”开展隐患排查和反诈宣传,推动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一群“合伙人”:志愿服务激活社区“细胞”
社区充分集合退休干部、能工巧匠、热心居民等“民间智慧”,以“需求清单”为导向,孵化“银辉情”志愿服务队、“邻里帮帮团”等3支特色队伍,开展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等服务。
依托“居民议事厅”等平台,志愿者既当“政策宣讲员”,又做“跑腿员”,累计开展活动40余场,惠及500余人,带动30余名居民主动加入。
通过“居民提事、团队领事、大家评事”的良性循环,推动社区治理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问需”,实现服务“双向奔赴”。
下一步,童亭矿中心社区将继续以“小切口”做实基层治理“大文章”,持续推动资源与需求精准对接,书写“幸福童亭”新篇章。
记者 于晓 通讯员 陶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