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交通运输部门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在清明假期全方位统筹安全防控与服务保障工作,实现全市交通运输领域零事故、零伤亡,为群众打造安全有序的出行环境。
市交通运输部门提前布局,构建全链条安全防护网络,组织800余人次参与安全专题培训,切实提升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置能力;对1200余台营运车辆进行深度技术检测,督促企业开展26场次岗位安全轮训,累计排查整治隐患点239处。创新实行“双查机制”,对新能源公交关键部件进行全面排查,同时对10年以上老旧客车开展专项抽查,完成49台重大隐患车辆的整改;公路水运工程领域建立隐患清单销号制度,150项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实现复工项目安全监管无死角。
市交通运输部门依托智能监管平台,对“两客一危”车辆实施24小时不间断轨迹追踪,借助大数据筛查,精准识别并快速处置122台次轨迹异常车辆。构建“三级预警”处置机制,针对超速、疲劳驾驶等违规行为,形成“智能预警-人工复核-精准打击”的高效闭环管理,累计查处违规经营行为37起。创新研发的“安全带智能识别系统”在32条城乡客运线路试点应用,乘客系扣率大幅提升至98%,相关经验在全省推广。
执法行动聚焦重点区域,在交通枢纽、商圈、院校等22个关键地段设立执法驻点,开展“黎明+黄昏”错时巡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清明假期,累计查处非法营运车辆3台、违规经营行为56起,有力维护运输市场秩序。水路运输领域实施全要素监管,开展48航次航道巡航,检查船舶63艘次,纠正违规行为12起,保障淮河干线水上交通安全。252人次执法力量下沉至汽车站、火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驻点监管,有效遏制乘客不系安全带、小客车非法营运等突出问题。
记者 刘星 通讯员 张炎 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