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靠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安徽科技创新提出明确要求。
殷殷嘱托,言犹在耳。在紧锣密鼓召开答好“创新之问”暨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专题会议,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破解创新链产业链“相望难相见”座谈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增效、焕新升级座谈会3场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压实责任的基础上,9月25日,濉溪县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召开,引领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锚定“保十争百”目标任务,扎实推进“12345”战略部署,在全国找位次、全省争一流、皖北当第一,凝心铸魂强引领、固本补弱促提升、破壁攻坚激活力,高质量答好“创新之问”,深入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濉溪篇章。
找准方向标杆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长三角主要地区2.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金属新材料、装备制造、化工等主导产业集链成群,今年上半年农产品对接沪苏浙销售额6.31亿元……置于国家战略的宏大坐标系中谋划,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濉溪县而言,绝非简单的空间对接,而是一场全方位、深层次的时代大考,优势明显、潜力巨大,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9月17日,濉溪县召开答好“创新之问”暨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专题会议。
“要坚持全心全力、全面全域、全链全策、全程全速,在思想对标中把准方向、凝聚共识,在问题导向中转换思维、革新理念,在系统推进中构建格局、突破发展,在效能释放中提质增效、加速显现。”会上,市委常委、濉溪县委书记黄韡指出,各级各部门要深刻理解国家战略的宏阔背景与深远意义,准确把握历史机遇的时代内涵与实践要求,充分肯定综合优势和巨大潜力,在长三角先发城市中找准标杆,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
凝聚思想共识,汇聚奋进力量。与会县领导,各级各部门负责同志等深感使命在肩,围绕等高对接、协同联动、互联互通、共保共享,推动濉溪县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畅所欲言,充分展现出敢闯敢试、主动融入,将挑战转化为机遇,把短板锻造为跳板的积极姿态,凝心聚力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
企业家坐“C位”聚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是推动产业转型的现实路径,更是保持县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近年来,濉溪县聚焦科技成果转化,设立创新平台、飞地、参加科创大赛、购买科技成果实施奖励,成立2亿元新材料产业基金,建立南京-濉溪飞地孵化器、杭州-濉溪科创飞地。截至目前,全县获批国家众创空间1家,省特色产研院1家(全省首批、全市唯一),省企业研发中心10家,认定外资研发中心1家(皖北唯一),获批国家科技小院1家。濉溪经济开发区科技企业服务中心累计孵化企业135家,毕业企业25家,申请知识产权225个。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4家,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45家,推动100余家企业同中国矿大、江南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建立产学研用合作关系。
9月18日,黄韡主持召开濉溪县答好“创新之问”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破解创新链产业链“相望难相见”座谈会。
会上,理士电源、英科医疗、力幕科技、永民种业等企业负责人和年轻干部代表等,应邀坐在“C位”。在深入调研和思考的基础上,大家围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创新链紧扣产业链等集思广益、踊跃建言。
构建机制“服务包”,畅通转化“高速路”,搭建供需“连心桥”。濉溪县科技局局长金蕙梅表示,在广泛吸纳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当地将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政企协同,加快形成信息共享、政策协同、工作联动的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一盘棋”格局,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培育链条,加快实现企业需求与科研供给的精准对接,真正破解创新链产业链“相望难相见”问题,让更多科技成果在濉溪落地、开花结果。
汇聚“金点子”让“老树发新芽”
“转型升级非空中楼阁,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底座。我们坚信,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和技术投入……”9月24日,在濉溪县答好“创新之问”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增效、焕新升级座谈会上,安徽亚明铝业科技副总经理蔡敏华的发言,引发全场共鸣。
近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濉溪县委、县政府坚持“工业立县、产业强县”,将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县工信局局长李明星介绍,濉溪县着力强化创新赋能,深化“数字+”融合,加快绿色生产转型,提升为企服务质量,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2024年,濉溪县高端铝基复合材料特色产业集群成功获批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025年,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获评安徽省中小企业集群特色产业集群。
“会议的核心命题,就是推动濉溪的传统产业在新质生产力浪潮中‘老树发新芽、开新花、结新果’。”会上,黄韡边听边记,不时与参会企业负责人、年轻干部等交流探讨,要求有关部门认真梳理、深入研究、充分吸纳,坚持系统思维、问题导向,切实把“金点子”转化为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金钥匙”。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与发展的必答题。只有主动拥抱变革,突破转型瓶颈,才能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占据主动,要把握大势、提高认识,明确路径、精准发力,强化担当、优化环境。”黄韡指出,全县上下要切实增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感,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智改数转、低碳转型。要聚焦集群化发展,强化政策保障,完善推进机制,夯实人才支撑,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整体跃升,统筹协调传统产业焕新升级工作督促落实,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推动更多资金配置到产业转型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汇聚产业升级澎湃动能。
答好“创新之问”奋力“保十争百”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区域经济的基本单元、省域经济的坚实支撑。
“十四五”以来,濉溪GDP从2022年的540.8亿元,提升至2024年的647亿元,增量超百亿,连续九年位居全省前十、皖北第一。今年上半年,濉溪县延续了良好势头,29项工作获得省级、国家级荣誉。《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报告2025》中,濉溪县位列“2025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第99名,首度入围“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轨道行稳致远。
与此同时,放眼全省乃至全国,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据统计,“2025赛迪百强县”榜单中,跻身“GDP千亿俱乐部”的县域增至62个,较去年新增3个,“标兵”在奔跑,“追兵”更加迫近。
坚定不移筑牢“保十”根基,坚持不懈拼搏“争百”目标。9月25日,濉溪县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对今年以来的工作“回头看”,对下一步工作“向前谋”,勇挑重担、奋楫争先,巩固拓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以优良作风保障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组建铝基新材料、种业等创新联盟,实现场地、实验室、设备、人才、成果共享;坚持“既谋破旧又谋立新”“既谋上情又谋下情”“既谋整体又谋重点”,优先锚定和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制约发展最堵塞的难点问题,以问题小切口打开改革突破口,让更多“濉溪经验”走出安徽、走向全国;紧盯“环太湖”等重点区域,激发基金招商“一新”潜力,挖潜“老树”“老板”“老乡”“老师”“四老”资源,统筹“主力军”“生力军”“雇佣军”“三军”力量,抓好精准招引,实现引进一个大企业、突破一个大产业、形成一条产业链;“零差别”对待本地企业和招商企业,决不能“招来女婿气走儿”,做到问题“零容忍”、交往“零梗阻”,让广大干部放下包袱、打消顾虑,满腔热情支持和服务企业发展……会议指出,要高质量答好“创新之问”,加速等高对接,加深协同联动,加快互联互通,加强共保共享,引领思想解放,提升发展能级,畅通要素流动,增进民生福祉,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为全面创新深入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提供坚强保障。吹响了思想破冰、行动破题、作风破局,在变局与变势中找方向,在聚焦与聚力中求突破,在担责与担当中创一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奋进号角。
拉高标杆,主动融入,破旧立新,奋起直追。濉溪县广大干群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定信心决心,凝聚磅礴力量,奋力作好“创新之问”的“濉溪之答”,共同谱写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濉溪的崭新篇章。
记者肖干
通讯员刘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