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群众“贴心人” 发出履职“好声音” ——南坪镇建强用好人大代表“家室站点”

2025-08-21 09:34    淮北新闻网

“以前一到下雨天,路面经常积水,出行不便。现在路修好了,排水也通畅,生活方便太多了,给人大代表们点赞!”在濉溪县南坪镇,浍坪路附近居民的质朴话语,映照出镇人大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的显著成果。

建好代表履职平台,发挥人大代表作用。近年来,濉溪县南坪镇人大紧紧依托代表“家室站点”,将其升级打造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站,真正当好群众“贴心人”、发出履职“好声音”,让民主实践的根系深扎基层,共绘“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筑巢赋能搭建“连心桥”

南坪镇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站坐落于镇区北侧、浍河南岸的文体中心。室外,30亩体育广场开阔敞亮,为这片空间注入了活力;室内,100平方米的培训处、宣讲室、接待室设施完备,办公桌椅摆放整齐,接待器材一应俱全,为代表与群众的交流营造出温馨舒适的环境。

南坪镇人大依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合理布局人大代表活动室。对于人口较多、代表数量充足的大村,单独建设活动室,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更高效地收集和反馈民意;而小村则联合设立活动室,通过整合资源,同样搭建起民主沟通的桥梁。

如此一来,从镇级到村级,民主沟通的渠道如毛细血管般延伸至南坪镇的各个角落。目前,1个镇级实践站与多个村级人大代表活动室,犹如一座座坚固的桥梁串点成线,将人大代表与群众紧紧相连,让民意的传递更加顺畅、高效。

建章立制规范民主“运行轨”

为确保人大代表活动能够常态化、规范化、高效化开展,南坪镇人大精心构建完备的制度体系,对代表履职进行全方位规范。

《人大代表基层实践站工作制度》如同实践站的“导航仪”,清晰明确了实践站的组织架构、工作职责以及工作流程。从日常的文件收发、资料整理,到重大事项的决策讨论,都能在这一制度中找到明确的指引,使得实践站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运转,如同精密的齿轮,一环紧扣一环,有序推进。

《代表联系选民制度》将代表与选民紧密联结,推动代表主动深入选区各个角落,每月至少走访一定数量的选民。代表们通过上门走访、田间地头恳谈、组织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倾听选民心声、掌握实际需求,从而及时捕捉选民生活中的痛点难点,为后续履职精准锚定方向。

每逢接待日,代表们耐心倾听选民心声,细致记录每一条诉求。对符合现行政策法规、能够当场回应的,代表们当即给出清晰解答;涉及情况较复杂的诉求,代表们则逐项梳理汇总,第一时间报镇人大研究处理。镇人大随即启动协调机制,联动相关部门密切对接,全程跟踪督办问题解决进度,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将处理结果向选民反馈。

履职尽责答好“民生卷”

南坪镇人大代表始终把目光紧紧锁定在人居环境、乡村教育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热点上。他们常往基层跑、多与群众聊,用心听民声、用情解民忧,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

春节前夕,浍坪街路灯不亮的问题被村民反映到镇人大代表实践站,镇城建所迅速响应。寒风凛冽的冬日里,工作人员不畏严寒,对路灯进行全面排查维修。一盏盏路灯重新亮起,暖黄的光不仅照亮了居民归家的路,更把暖意送进了大家心里,让这个冬天有了别样的温情。

浍坪路,曾是居民心中的“堵点”。过去,这里路面坑洼不平,时常拥堵,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镇人大以“关注民生提建议、五级代表在行动”为抓手,代表们积极响应,深入沿街30余家商铺、3家单位,通过“登门入户拉家常”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意见。

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学校上下学时段拥堵严重”“下水道不通”“学校门口、菜市街口小商小贩占道经营”等突出问题,代表们反复研讨梳理,形成专题调研报告报送镇党委、政府。在代表们的积极推动下,“浍坪路提升改造工程”被列为2024年南坪镇民生实事项目,经镇人代会票决通过后启动实施。项目总投资约172万元,包含排水系统改造、景观绿化提升、照明设施更新及沥青路面铺设等多项内容。施工期间,镇人大成立代表监督专班,建立“进度日报、问题周清、整改旬评”机制,由5名人大代表组成的监督组每周下沉工地,紧盯施工细节,现场协调解决建材运输扰民、民事纠纷等各类问题,确保工程高质量推进。如今的浍坪路早已焕然一新,平坦宽阔的沥青路面、整齐美观的景观绿化、通畅完善的排水系统,成为居民交口称赞的“民心路”。

记者  肖干  通讯员  邹杰

    视频新闻
    Copyright © 2016 - 2020 www.hb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05324号-2 皖网宣备07004号 皖公网安备3406000202000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1000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32006
    版权所有:淮北市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