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项创新举措+1个典型案例 濉溪县基层医改交出亮眼“成绩单”

2025-08-20 07:44    淮北新闻网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推广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第二批改革创新典型经验的通知》,总结提炼11条改革创新典型经验,濉溪县有5条创新举措入选,位居全国12个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第二位。同时,该县《资金共池健康共管价值共创“三共”促“三新”》——以医保包干推动医共体建设的改革创新案例入选全国案例(全国仅4件入选)。

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基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基层为重点,积极推动濉溪县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经验,筑牢了基层健康屏障,推动基层卫生健康工作高质量发展。

强化组织领导与部门协同。组建县委卫生健康工作委员会,由县政府分管领导兼任工委书记,强化对试验区建设的监督管理和投入保障责任,推动“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成立濉溪县医共体党委,明确医共体党委书记由县卫生健康委主要负责同志兼任。将386名原村级计生专干转为村级卫生健康专职干部,其待遇保障按村干部标准落实。

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建立完善人员下沉长效保障机制,进一步提升工作效能。60名长期驻点乡镇卫生院的县级牵头医院帮扶人员,基本工资由派出医院发放,绩效工资由卫生院发放。设立县镇两级医师培训统筹资金,为医师培训进修、会诊手术等提供支持,已累计支出2334万元。坚持医保包干,深化医共体利益共享机制,濉溪县医共体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大包干”连续8年实现结余,慢病医保“小包干”连续4年实现结余。

强化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县管乡用“编制周转池”,通过该制度累计招聘151名卫生技术人员补充到各镇卫生院。专项招聘22名大学生村医,将其纳入卫生院编制管理。将212家符合条件的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全部转为镇卫生院延伸医疗服务点,点内非编制卫生技术人员统一纳入卫生院编外聘用职工管理,规范工资与社保标准。

创新优化服务模式。18家卫生院全部设立慢病一体化门诊,224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纳入门诊慢病医保定点管理,依托医共体中心药房,实现县镇村三级用药衔接。以行政村和社区网格为单位,划分232个健康管理单元,由2626名县镇村三级医务人员组成专业服务团队,以慢病等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开展健康管理服务。今年上半年,全县家庭医生签约率达75.26%,高血压和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分别提升至91.59%、86.25%。

记者 詹岩 通讯员 陈琢 梁仓

视频新闻
Copyright © 2016 - 2020 www.hb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05324号-2 皖网宣备07004号 皖公网安备3406000202000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1000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32006
版权所有:淮北市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