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时节,走进濉溪县韩村镇大殷村产业园,第4栋标准化钢构厂房已完成框架搭建,工人们忙着上砖、砌墙,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厂房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建设,集农产品仓储、物流、冷链、配送于一体,建成后每年能为村集体增加经济收入18万元。”大殷村党总支书记殷克贵告诉记者。
殷克贵介绍,除了在建的第4栋厂房,大殷村产业园已建成总面积6000平方米的3栋标准化钢构厂房,“筑巢引凤”招引星科包装、欧凯电器等4家企业入驻,吸纳1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0余万元。2024年,大殷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20万元,跻身全县第一方阵。
大殷村的火热场景,只是韩村镇强村富民促振兴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当地坚持把加强党建引领作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金钥匙”,采取盘活资源、抱团共建、项目带动等多项举措,走出一条党建强、产业兴、百姓富的融合发展新路子——镇党委、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从致富能手、退役军人、青年农民等各类优秀乡土人才中选配村后备干部,建立完善30名村级后备干部信息库,从致富带头人、产业大户中新发展党员20人;依托各村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通过考察学习、经验交流等方式加强培训,持续优化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其中,建元村探索“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农户”模式,整合流转土地1000余亩,发展红薯、生姜等特色种植,推动红薯标准化生产、规模化运营、品牌化营销,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产业体系。
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建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60万元。车间机械飞转,田间瓜果飘香,厂房人头攒动……2024年,韩村镇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1000万元;在15个行政村中,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5个村超100万元,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谱写出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记者手记: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是乡村发展的根基,是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源头活水。全市各村自然条件、资源禀赋、文化传统等存在差异,必须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走出各具地方特色、符合发展规律的乡村振兴之路。
以濉溪县韩村镇为例,当地坚持党建引领,立足乡村实际,挖掘特色资源,创新发展模式,优化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激发农民主体作用,进一步拓宽了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就业增收渠道,让群众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真正受益。这一做法值得各地学习借鉴——把握产业振兴这一关键,坚持产业增值与农民增收并进,方能让乡村产业兴起来、产品走出去、农民富起来,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记者 肖干 通讯员 杨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