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桥镇扎实推动移风易俗

2025-07-17 08:49    淮北新闻网

“一场婚礼省下一万多块钱,给孩子添置了新家具,这才是实在的‘排场’!”近日,在濉溪县刘桥镇王堰村,村集体投资11万元改造的“新风堂”,村民王修武为儿子置办了简约又不失隆重的婚礼:没有唢呐班和豪华车队,“大总”全程帮忙张罗了10桌酒席,司仪和场地设备均为免费提供,节省了大笔开支,收获了满堂祝福。

这一新气象的背后,是刘桥镇近年来坚持党建引领,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生动实践。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风文明建设,将其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移风易俗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在党建引领机制下,“大总”成为推动新风的关键力量。他们由各村推选的德高望重者担任,既是政策宣讲员,也是村民身边的调解员。谁家要办红白事,“大总”便主动上门,以拉家常的方式讲政策、算经济账:“去县城办酒一桌1000多元,在‘新风堂’办只要550元,省下的钱能买多少化肥?”今年以来,“大总”成功劝导12户村民简办喜事,累计为村民节约开支超10万元,平均每户省下8000多元。

与时俱进办白事,同样彰显了刘桥镇党建推动下的文明温度。陈集村创新推广“白事不管饭”,吊唁宾客不再摆席招待,而是发放10斤米、5斤油,减轻主家负担。村民孟张氏过世后,家属原计划花8000元购买棺材,经“大总”协调,改为使用镇公墓,仅花费5000元。据统计,自2021年推行移风易俗以来,全镇丧葬费用降低超50%,户均节约2万元,“厚养薄葬”逐渐成为共识。

为了将红白事改革的理念转化为千家万户的行动自觉,刘桥镇精准打出一套“组合拳”。立规矩——将“礼金不超500元”“宴席不超15桌彩礼不超5万元”等写入村规民约,以制度约束树立节俭标尺;树榜样——常态化评选“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等,用身边人、身边事带动家风乡风转变;激活力——开展“我是大总”评比活动,表彰先进,营造比学赶超氛围,激发移风易俗内生动力;润人心——编排快板《三句半之移风易俗新风尚》等文艺节目,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文明理念,奏响移风易俗新乐章。

王堰村“新风堂”,正是这套“组合拳”落地服务的主阵地。刘桥镇充分发挥其惠民作用,明确规定只要遵守相关约定,村民即可免费使用场地和所有设备。党员和“大总”带头奉献,全程协助流程策划和现场布置,成为服务落地的坚实保障。王堰村党总支书记、资深“大总”王修设对此深有感触:“很多司仪都是村里的党员和‘大总’义务担任,我就当了40多年‘大总’。大家齐心协力,就是为了让乡亲们办事既体面又轻松!”这种从“纸上倡议”到“贴心服务”的转变,让村民由衷感慨:“以前办事借钱撑面子,现在村里帮忙张罗,省心又省钱!”

如今的刘桥镇,文明新风如春雨般浸润乡土。攀比之风日渐消散,邻里互助蔚然成风。云集路上,50多个灯箱展示着道德模范事迹;移风易俗宣讲会上,低彩礼家庭现身说法,引发共鸣;村头巷尾的墙体画倡导着“抵制天价彩礼”“节俭办喜事”,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村民观念,引导大家从追求表面“风光”转向享受生活“实惠”,刘桥镇、王堰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悄然生长、愈发强劲的文明力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践行,群众真正受益,成为乡村振兴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生动注脚。

记者  肖干  通讯员  陈喆

视频新闻
Copyright © 2016 - 2020 www.hb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05324号-2 皖网宣备07004号 皖公网安备3406000202000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1000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32006
版权所有:淮北市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