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缩小城乡、校际差距,破解基础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近年来,濉溪县教育局聚焦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实施集团化办学新模式,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奋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所学校。
强化顶层设计,作好政策保障。濉溪县制定印发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集团化办学考核评价办法等配套文件,根据各学校办学条件、师资配置、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实际情况,采取“名校+新校”“城校+乡校”“强校+弱校”等办学形式,系统优化集团化办学组织结构,实现集团内资源共享、文化共建、特色融合、管理一体,带动薄弱学校在教育理念、师资队伍等方面全面提升。目前,全县组建教育集团8个,覆盖中小学20所,推动优质学校集群发展。
强化集体教研,实现同频共振。濉溪县积极开展“共研、共促、共进”活动,完善一体化教研机制,实施联合教研、跨校研修,定期开设专家讲堂、发展论坛、联合教研等专题活动,举办学校间学科备课、教学研讨、听课观摩等联合教研活动,实现集团内备课、教学、教研、培训成果共享,提升新校、弱校教科研水平。在原有12个“课改学校联盟”及“学校发展协作共同体”一体化教研的基础上,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主导成立“三名工作室”32个。“三名工作室”以机制建设和活动开展为抓手,通过主题教研,同课异构、高效课堂、送教下乡等跨学区一体化教研,不断提升新校、弱校教科研能力。全县289名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参与组织活动约150次,申报省市级课题64项。
强化交流轮岗,促进共同提升。积极稳妥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全面推行集团校教师“无校籍管理”,建立双向交流、互派轮岗制度。集团校教师实行跨校执教、走教,通过集团总校优质师资下派支教,新校、弱校教师上挂跟岗,促进集团校内部优质教师资源良性流动,实施“青蓝结对”工程,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2024年以来,各集团校选派优秀管理团队、骨干教师50余名前往成员校交流轮岗。
强化资源整合,推进协同发展。通过先进理念、科学管理制度、师资资源、智慧化课堂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推进集团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质量不断提升。实施集团化办学以来,新增优质学校9所,优质学位约4500个。部分新建校、弱校在集团总校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下快速成长为新优质学校,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认可,满足群众家门口“上好学”的需求,群众满意度较高。其中,新城中心学校教育集团西校区(小学部)原为郭楼桥小学搬迁,先前在校生不足400人,如今,通过集团化办学招收在校生3500人。
濉溪县教育局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实践,成功搭建集团化办学的体系框架,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一次成功探索,为县域教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据介绍,下一步,当地将继续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进一步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濉溪贡献教育力量。
记者 肖干 通讯员 彭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