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濉溪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百善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群,加强“双招双引”、项目建设,做好“大农业”文章,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交出了一份稳中求进的答卷。百善镇荣获“濉溪县高质量发展政务服务先进集体”和“现代化美好濉溪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充分展现了全镇人民群众善于拼搏、善打胜仗的良好精神风貌。
这一年,百善镇千方百计谋项目、抓产业,筑牢高质量发展“主根基”。当地把项目作为推动产业布局加速调整、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经济体量做大做强的关键驱动力,坚持“以乡招商”“以商招商”“园区招商”,全方位拓展招商渠道。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1个,超额完成22.22%,协议总投资31.8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7个,超额完成40%。永民粮种一体化项目、年产15万吨生物饲料项目、中安信及冷链物流建设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优质项目加速落地生根。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37亿元,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22.22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11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334万元,全镇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这一年,百善镇精耕细作强基础、补短板,精塑城乡面貌“高颜值”。持续推进全域文明创建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村庄“脏、乱、差”的状况得到显著改善,群众的知晓度和参与度逐步提升,宜居宜业的良好局面正在逐步形成。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强化秸秆综合利用,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全面推行河长制,扎实推进河道日常巡查与清理工作,进一步提升水环境质量。“一企一档”为50家企业建立环保档案,常态化开展企业环保“三同时”执行情况现场检查,切实落实企业污染防治的主体责任,进一步优化土壤环境质量。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控耕地“非粮化”,开展土地巡查90余次,确保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目标任务。
这一年,百善镇不遗余力稳兜底、优服务,提升民生福祉“暖温度”。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精准帮扶政策。为200户从事自种自养的农户发放奖补资金58.125万元,为242名省外务工人员申请交通补贴,为337人提供公共服务岗位。聚焦弱势困难群众、“一老一小”,及时足额发放低保、拨付特困供养人员救助资金、困难群众临时救助等资金。全镇22个村庄成立“救急难”互助社,有效拓展救助渠道。新建道口村养老服务站,并与3个老年助餐点协同工作,每日平均服务超过1000人次,有效缓解周边老年人就餐困难的问题。
这一年,百善镇全力以赴防风险,守底线,拧紧社会稳定“安全阀”。构建涵盖镇、村、组三级的调解网络体系,打造标准化“网格点”87个,实现对社会矛盾精准识别、及时化解。6人荣获“濉溪好人”称号、2人荣获“淮北好人”称号,1人荣获“中国好人”称号,1人荣登全国见义勇为“勇士榜”,充分展现居民群众的高尚道德风貌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平安建设持续深化,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紧抓不懈,实施应急办、消防救援站规范化建设,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效率和能力,确保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
这一年,百善镇坚持不懈促巩固、稳衔接,描绘乡村振兴“美画卷”。完成雁鸣沟4.4公里疏浚工程,界洪新河2.2公里治理任务,重建5座存在安全隐患的桥梁,对5条黑臭水体进行有效治理,推动农业发展稳中提质。完成鲁店村、道口村、郭屯村3个省级和美乡村建设,道口村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即将完成,让镇村建设有颜有品。完成县乡道升级改造5.6公里和自然村通硬化路、联网路4.97公里,实施“进村入户”项目建成水泥路7.9公里,实现整村混凝土路面全覆盖,用小成本取得大效益。
记者 肖干 通讯员 宋来阳 陈若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