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在实现农村道路“村村通”“庄庄通”、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的基础上,濉溪县坚持因地制宜,聚焦加快实现“户户通”,在百善镇百善村、临涣镇沈圩村、四铺镇四铺村推行农村道路“进村入户”工程试点建设工作,破解“四大难题”,促进“建、管、养、运”协调发展,打通和改善农村居民出行的“最后一米”,推动全县农村公路提质增效
——坚持规划引领,破解“怎么建”的问题。濉溪县交通运输局按照“统筹全域、分步推进”原则,结合村庄布局、产业分布和群众需求,制定《濉溪县农村道路“进村入户”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做到“主干道联网、支线进村、巷道到户”,形成“一村一方案、一村一图纸”的规划体系。出台农村道路“进村入户”建设工程实施细则,明确路面宽度、硬化类型、混凝土强度、排水设施等标准,确保“建一条、成一条、通一条”。
——创新资金筹措,破解“谁出资”的问题。县财政安排乡村振兴衔接资金769.58万元,形成政府主导、财政保障。广泛宣传、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投资投劳参与“进村入户”工程试点建设,3个试点村群众自筹及投劳折资176.77万元,有力支持试点建设。试点村依据项目规划精准核算所需原材料数量与规格,均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确定商品混凝土供应商,既确保原材料质量达标,又有效降低原材料成本价格,通过技术入股降成本。临涣镇沈圩村部分具备专业技能的泥瓦匠、木工等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参与项目,折算薪资约12万元,有效节省人工成本。
——强化质量监管,破解“如何管”的问题。建立专业监理、义务监督和业务指导“三支队伍”,招标监理单位全程监督,推选老党员、老村干、村民代表等担任义务质量监督员。县交通运输局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指派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与镇公路站技术人员现场技术指导。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紧盯路基整平压实、模板安装、厚度控制等关键工序,严把路基验收、材料进场、路面浇筑、竣工验收四道关口,确保工程质量。
——突出群众主体,破解“怎么干”的问题。在试点村开展“要想富、先修路”群众大讨论,形成齐心协力、共同修路的合力,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工程建设中,试点村针对施工占道、青苗补偿、修路需破损门前硬化路面等矛盾,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妥善解决群众矛盾纠纷,保障了工程高效顺利推进。严格落实工程建设相关制度,将道路管护纳入村规民约,形成共建、共管、共养管理模式,让人民群众共享修路成果。
记者 肖干
通讯员 储旭 王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