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的精彩演绎—— 雁馍新生记

2025-02-12 09:34    淮北新闻网

 

在皖北地区,农历正月十五“送老雁馍”是一项延续数百年的传统习俗。随着时代变迁,这一古老习俗在年轻一代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他们不仅传承了祖辈的文化记忆,更通过创新赋予其现代表达形式。

“老雁馍”因形似大雁得名,是皖北特有的面食,承载着子女对父母的感恩与祝福。老辈人记忆里的“老雁馍”带着神秘色彩:传说大雁啼鸣会将老人灵魂引向云端,女儿若蒸制雁状面馍,父母食之便可避凶化吉。虽然传说已随时代淡去,但每年正月十五,出嫁女儿会带着亲手制作的“老雁馍”回娘家,表达对父母的孝敬之情。

2月10日下午,濉溪县某花馍店内蒸汽氤氲,非遗花馍传承人郭钰正端坐案前。只见她手指翻飞,或捏、或剪、或压、或挑,不一会儿,面团化作振翅欲飞的“大雁馍”。郭钰回忆:“儿时看母亲用素面捏制大雁,那份灵动深烙心底。”如今,这位“守”艺人在传统中注入巧思:以果蔬汁为白面染出斑斓羽翼,在雁身加上“福”“寿”字样,寓意着子女对父母的感恩与祝福。经此创新,“老雁馍”变身“大雁馍”,既吸引了年轻人的关注,也让老一辈感慨:“老手艺活出了新气象!”

在店内展台上,记者看到除主体“大雁馍”外,代表晚辈的“小雁馍”与缀满福字的“雁蛋”构成完整“雁阵”。店员透露,自正月初十起,日均线上线下订单超千份,“24小时赶工仍供不应求”。一位银发顾客端详着打包好的一对“大雁馍”感叹:“从前亲手给爹娘做,如今做不动了,就买现成的。现在的‘大雁馍’比过去好看太多了。”市民刘女士带着孩子反复商讨款式,最终选定一对“大雁馍”搭配四枚“福气雁蛋”。

当非遗工坊的蒸汽与都市快节奏相遇。“送老雁馍”这一古老习俗,在年轻一代的手中焕发出新的光彩。年轻一代以创新为楫,让古老技艺与当代生活同频共振。在皖北这片沃土上,被重新浇灌的文化种子,正破土而生。

记者  刘星

视频新闻
Copyright © 2016 - 2020 www.hb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05324号-2 皖网宣备07004号 皖公网安备3406000202000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1000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32006
版权所有:淮北市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