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泛黄的革命烈士证明书静静陈列,定格了沈忠明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也见证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
1937年7月7日深夜,卢沟桥的枪声划破夜空,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中国发动了全面的侵略战争,中国人从此奋起,进行全民族抗战。
7月8日黎明,日军重兵包围卢沟桥回龙庙,企图抢占战略要地。沈忠明受命驻防,他是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110旅219团3营10连1排排长,也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他率驻守战士60余人英勇杀敌,以步枪、大刀与数倍于己的敌军展开肉搏战,最终全排除两人回城报信外全部殉国。沈忠明身受重伤,壮烈牺牲,年仅31岁。沈忠明是血洒卢沟桥的中共地下党员。
沈忠明是安徽省濉溪县马桥区黄营子村(现为淮北市烈山区宋疃镇黄营村)人。1933年,沈忠明投奔察哈尔抗日同盟军,1936年8月,经同乡周树一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革命胜利后,周树一为其证明,写有《共产党员沈忠明打响抗日第一枪》一文,向世人讲述沈忠明的英雄事迹,此后沈忠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沈忠明的二儿子沈树敏如今已年逾九旬。在他记忆中,父亲牺牲时,自己才三四岁。抗战胜利后,家人四处寻找父亲的踪迹。直到周树一找到他们,“我们才知道父亲牺牲在卢沟桥”。
此后,沈树敏曾来到卢沟桥畔,带回一把泥土,在家乡给父亲立了一座衣冠冢,让父亲的英灵魂归故里。
2024年7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负责文物征集的工作人员找到沈忠明后人,他们立即表示,“只要国家需要,我们随时捐献证明书。”当月,沈忠明的曾孙沈磊代表家人将太爷爷沈忠明的革命烈士证明书捐赠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