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人民医院专家教您看懂病理报告

2025-10-28 08:18    淮北新闻网

近日,市人民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医师陈洁、医师闵锐做客市传媒中心《名医直播间》栏目,对病理报告中常见问题进行解答。

病理报告是在手术、活检或细胞学检查后,将取下的身体组织制成标本,由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分析,最终得出的关于疾病性质的权威结论。比如,一个肿块是良性还是恶性?是哪种类型的肿瘤?它的恶性程度如何?手术切缘是否干净?这些关键信息都依赖于病理报告。

很多人谈“癌”色变,病理报告在癌症诊断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病理诊断是确诊癌症的权威标准方法。医生通过观察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分裂速度、侵袭方式等,来最终裁定它是不是癌,是腺癌、鳞癌还是其他罕见类型的癌。这个结论是决定后续治疗方案的根本依据。没有病理诊断,所有的治疗都像是“盲人摸象”,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重大治疗决策都无从制定。所以,病理报告是肿瘤诊疗道路上关键的路标,指引着临床医生和患者走向正确的治疗方向。

患者或家属经常在报告上看到“免疫组化”这个词,旁边还有一堆“+”和“-”号,这到底是什么?对患者有什么意义?免疫组化可以理解为给细胞“穿上有颜色的衣服”,在显微镜下能更清楚地区分它们。人的身体里有各种各样的蛋白质,不同的细胞表达的蛋白质不同。比如,有的蛋白只在乳腺癌细胞里高表达,有的只在淋巴瘤细胞里出现。医生利用这个原理,制造出能特异性结合这些蛋白质的抗体,并给抗体连上显色的“标记物”。当这些抗体遇到它对应的蛋白质时,就会结合上去,并在显微镜下显示出颜色(通常是棕色),这就是“阳性”(+);如果没有颜色,就是“阴性”(-)。其临床意义十分关键,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来源和类型,在指导靶向和内分泌治疗上至关重要。

活检,通俗讲就是“取一点组织出来看看”,是获取病理诊断材料的主要方式。它的目的是为了在开展大规模治疗(如大型手术)之前,先明确病变的性质,避免不必要的创伤。比如,肺里发现一个结节,通过穿刺活检取一点点组织,如果证实是良性的,可能就不需要做开胸手术了。关于安全性,首先,任何医疗操作都有风险,但活检是在严格评估和精准操作下进行的。医生会通过超声、CT等影像引导,确保穿刺针精准地到达目标部位,最大程度避开血管、神经和重要器官。其次,取出的组织量非常少,通常只有米粒或细面条大小,对人体整体功能影响微乎其微。当然,可能会有一些短期的不适,比如疼痛、少量出血,但这些通常都是轻微和可控的。权衡利弊,活检所带来的诊断价值,远远大于其微小的风险。所以,当医生建议做活检时,这是为了给患者一个准确的诊断,从而制定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记者黄旭通讯员黄猛

 

    视频新闻
    Copyright © 2016 - 2020 www.hb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05324号-2 皖网宣备07004号 皖公网安备3406000202000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1000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32006
    版权所有:淮北市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