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淮北市人民医院,有一位手持“柳叶刀”的医生。他以仁心为鞘、以专业为刃,为无数患者划开黑暗、点亮曙光。他就是该院党委委员、院长助理、泌尿外科领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薛胜。
他积极投身医院学科建设、科教管理等工作,同时为泌尿外科制定学科规划、提供医教研业务指导。从高难度手术攻坚到规范化诊疗推广,薛胜以医术为舟、以仁爱为桨,成为患者疾苦中的“摆渡人”和“守护光”。
“极限挑战”:4小时微创术闯过生死关
“不能再等,必须手术,而且要保功能、保生活质量!”去年8月,薛胜这句话,让49岁的蔡女士在绝境中抓住希望。
蔡女士患有膀胱多发恶性肿瘤伴盆腔淋巴结转移,不仅经历过多次手术,还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和脑梗塞病史,手术风险极高。
薛胜没有退缩,迅速组织多学科会诊,果断决定实施“腹腔镜下全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回肠新膀胱术”——这是泌尿外科手术中的“珠峰”,尤其对女性患者而言,手术需同步完成子宫、附件切除及尿路重建,每一步操作都如履薄冰。
手术台上,薛胜团队凝神聚力,在粘连严重、血管密布的盆腔中精细分离、精准切除,并运用国际改良Wallace吻合法构建新膀胱。
手术持续了4小时。肿瘤被彻底清除,新膀胱成功重建。结合术后ERAS康复理念,一周后,蔡女士顺利康复出院。
不久之后,蔡女士送来了锦旗,上面绣有“医术精湛解病痛,仁心厚德暖人心”的鎏金大字。这不只是一份感谢,更是一场生死之交的见证。
认知扫雷:规范治疗才是“救命路”
临床中,薛胜常遇到因误信偏方而延误治疗的患者,葛女士的经历让他尤为痛心。
2023年,葛女士确诊膀胱癌后因害怕拒绝手术,转而轻信“江湖郎中”,每月花费上万元服用偏方,如此近一年。结果肿瘤持续增大,腹部隆起如孕五月,导致双肾严重积水,生命垂危。
2024年5月,葛女士转诊至淮北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薛胜立刻为其制定治疗方案,实施腹腔镜膀胱根治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和尿流改道手术。
手术历时4个多小时,成功将巨大肿瘤完整切除。术后葛女士恢复良好,无并发症,顺利出院并接受规范的化疗。
术后一年,当薛胜和同事带着“各项检测数据正常”的报告单上门回访时,55岁的葛女士激动得泣不成声:“是薛医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走了弯路才知道,规范治疗才是真的救命路!”
“很多患者对肿瘤诊疗存在误区,不仅耽误病情,更落得人财两空。”薛胜深刻意识到,规范是肿瘤治疗的基石。为此,他在医院积极推广膀胱癌规范治疗体系,涵盖手术、术后化疗等全流程;还通过临床案例科普、健康宣教等方式,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竭力为患者扫清认知“雷区”。
暖心守护:医护患同心共筑康复桥
“老人年纪大了,恢复要一步一步来,别紧张……”9月14日下午,在泌尿外科病房里,薛胜与家属沟通着,脸上带着笑意,语气温和坚定。
患者家属说:“薛主任给我83岁的父亲做了膀胱摘除手术,每次查房都仔细为我们讲解护理知识。他一笑,我们心里的石头就落了地。”
泌尿外科老年患者居多,且大多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家属的护理方法直接影响术后康复。薛胜深知这一点,他总会耐心倾听患者心声,根据不同家庭情况制定诊疗方案,从沟通病情到签字确认,从手术实施到术后回访,每一步都细致入微。遇到患者病情变化,他更是寸步不离守护在病床前。
“为医者要竭尽所能,为病人量体裁衣。”这是薛胜常对年轻医师说的话。在他看来,患者的康复从来不是医生一个人的功劳,“从就诊到出院,从确诊到治愈,需要医、护、患三方同心协力,这是团队的力量,更是爱的合力。”
技术突围:为生命注入“尊严感”
“精医、厚德、创新”——这六个字是薛胜的执业信念。
作为临床医学博士、蚌埠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薛胜始终走在技术前沿:开展腹腔镜保留性神经膀胱癌根治术、复杂肾肿瘤保肾手术、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微创治疗……每一步创新,都是为了让患者“有尊严地生活”。
学术上,他同样步履不停。身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他主持多项省级科研项目,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荣誉;作为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他积极推动区域学术交流,助力基层医疗水平提升。
生命是大自然最珍贵的“艺术品”,而薛胜,正是那位用匠心、仁心去修复它的医者。从无影灯下的精密操作,到诊室里的耐心沟通,从科研攻坚到科普推广,他始终坚持以“患者获益”为第一准则。
一把刀、一颗心,薛胜以行动书写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在守护生命之光的道路上,静默而坚定地前行。
他说:“一生做好一件事,唯有不辜负,方能得初心。”
记者 徐志勤
摄影记者 梅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