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一画关乡情——老党员吴增海以笔墨为媒擦亮家乡新名片

2025-09-12 09:34    淮北新闻网

在千年古镇临涣,有这样一位小有名气的人物。他喜爱书法,每日临贴已坚持三十多载;他热心服务群众,闲暇时义务帮乡邻写字;他传承红色文化,经常走访当地红色景点讲述红色故事……他叫吴增海,一个用笔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书写对党忠诚、对社会热爱的书法爱好者。

笔耕不辍:坚持书案挥毫数十载

盛夏时节的上午九点,毒辣的阳光让人汗流浃背,56岁的吴增海带着自己写字的“家伙事”出门了。今天他受邀来到了临涣镇一家酒店题字。在桌上铺开宣纸,执笔饱蘸墨汁,吴增海气势陡然一变,挥毫间笔走龙蛇,不过一盏茶的工夫,一幅草书作品已跃然纸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们是酒店,写这幅字正合适。”吴增海笑呵呵地把字递给了酒店经理,“我这幅字里分别临摹了王羲之、米芾等草书名家,练书法嘛,就得跟名家学习。”

吴增海说,从上个世纪80年代在学生时代开始接触书法算起,他坚持练字至今已有30余年。“当年我们在学校里跟着一位姓徐的老师开始学,师傅领进门,剩下的修行就要靠个人了。”抚摸着陪伴自己的毛笔,吴增海告诉记者,他这支笔一握上,就没有放下过,每天练字至少两个小时。如今的老吴挥毫时气定神闲,一气呵成,但面对旁人的夸奖,却总要谦虚地补上一句:“我写得不好。”话里话外还隐藏着自己对精益求精的追求。

服务群众:作为党员的责任担当

走在临涣镇的石板路上,吴增海步履轻快,虎虎生风,一路上总能看到沿街商户和熟人给他打招呼,老吴也总是面带微笑地回应。吴增海曾是当地供销系统的一名职工,后来下岗后张罗一点小生意,闲暇时喜欢写字,更喜欢给镇上的左邻右舍写字。乡亲们印象深刻的是,逢年过节,家有喜事,只要大家开口,老吴从不推辞。“我是一个党员,要时刻记得自己服务群众的责任,只要镇上商户群众有需要,只要他们联系了我,我都会给他们写字,纯义务写字,不收钱。”

吴增海随身携带有一个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的都是古代诗词歌赋。吴增海说,除了写字练字之外,他还喜欢读书,笔记本里都是他平时读书积累记录下来的书法“素材”。“活到老,学到老,多看书多积累,给群众写字的时候要怎么写,写什么,才会了然于心。”吴增海说。

不忘初心:短视频作品里的红色印记

几年前,吴增海开通了自己的短视频平台账号。翻看他的短视频作品,除了记录他日常的书法练习之外,最多的就是他探访临涣当地红色文化景点的作品。徐凤笑故居、周家老屋、临涣烈士陵园、文昌宫等地,一个个饱含红色记忆的地方,一段段波澜壮阔的革命故事,经过他的娓娓道来,吸引了许多人的点击和关注,引发共鸣和思考。这个“吴增海谈古论今”的账号俨然成了传播红色文化的窗口,每条视频他都精心准备,他本人也成了许多红色景点的常客。

如今,吴增海每天依然执笔挥毫,穿梭于临涣镇的大街小巷,为有需要的群众写字,为红色景点义务宣传。“笔墨是祖先传下来的,红色文化是革命前辈留下来的,我希望自己能提高标准和要求,做得更好。”吴增海说,“我们临涣是一个千年古镇,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希望通过我的努力,为我们临涣古镇的宣传贡献自己的力量。”

记者 张旭

 

    视频新闻
    Copyright © 2016 - 2020 www.hb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05324号-2 皖网宣备07004号 皖公网安备3406000202000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1000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32006
    版权所有:淮北市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