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王飞、主治医师杨盼盼做客市传媒中心《名医直播间》栏目,讲述如何正确认识糖尿病,并在线回答观众的提问。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上升,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12.4%,患病人数达到1.4亿。对于如此庞大的糖尿病人群,目前存在对糖尿病知晓率低、治疗率低、达标率更低的现状。同时还面临着数量更为庞大,2倍于糖尿病的糖尿病前期人群,他们都是糖尿病未来的储备军,所以需要广大市民朋友和“糖友”们对糖尿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控糖理念。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身体就像一个大工厂,胰岛素就是工厂里的“搬运工”,它的任务是把血液中的葡萄糖(也就是血糖)运送到各个细胞里,让细胞获得能量,维持身体正常运转。可当得了糖尿病,要么是“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素这个“搬运工”数量不够了,要么是它工作效率变低了,导致葡萄糖没办法顺利进入细胞,只能在血液里“闲逛”。这样一来,血糖就升高了。长期血糖过高,会慢慢损害眼睛、肾脏、心脏、神经等重要器官,引发各种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并非仅由遗传决定。虽然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会使遗传风险增加,因为一些特定基因会影响胰岛素分泌和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但它并非唯一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糖尿病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一般来说,如果空腹血糖≥7.0mmol/L,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这里指的是静脉抽血的血糖值,再结合糖尿病症状,基本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了。如果没有症状一定要非同日再复测一次。
许多人得了糖尿病以后这不敢吃那不敢吃,给大家介绍一种比较实用的“手掌法则”。每餐用自己的手掌来估算食物量:蛋白质类食物(如鸡肉、鱼肉、豆腐),每餐吃1个手掌大小、厚度约1厘米的量;主食(米饭、馒头、粗粮),每餐吃1个拳头大小;绿叶蔬菜这类低热量高纤维的食物,每餐至少吃2捧(双手捧起的量);脂肪(油类、坚果)每天不超过1个大拇指尖的量。用手掌当“尺子”,就能轻松把握食物比例,控制总热量,帮助稳定血糖。
糖尿病患者科学运动对血糖控制至关重要。运动就像给身体安装了“降糖小马达”,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增强心肺功能。但如果运动不当,反而会带来风险。建议“糖友”们以有氧运动为主,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太极拳、八段锦等都是非常好的运动方式,每天30-60分钟,运动强度以中等强度为宜。也可以根据自身感觉判断,运动时微微出汗、呼吸加快但不急促,运动后稍感疲劳但能较快恢复,说明强度比较合适。运动时间选在饭后1-2小时(避免空腹)。注意事项上,运动前测一测血糖,低于5.6mmol/L需先吃15-30g碳水化合物。连续运动超过1小时最好测一测血糖。
记者黄旭通讯员黄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