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铝基新材料特色产业创新研究院正式获批成立,这一消息让安徽力幕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晓辉倍感振奋:“这是淮北市铝产业链质量基础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将成为推动安徽铝基新材料产业向‘高性能、绿色化、智能化’跃升的核心引擎,标志着我市‘质量强链’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
近年来,我市锚定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绿色食品四大重点产业,通过政府多部门协同发力,以质量为核心纽带,成功推动产业链从“单点突破”迈向“集群发展”,走出了一条以质兴企、以链强市的特色发展之路。
精准施策,为产业链“强筋健骨”
聚焦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及装备、储能和动力电池等关键产业链,我市设置了重点任务清单,制定出专项质量强链行动方案。
在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领域,依托银邦新材料、中基电池箔等龙头企业,打造汽车用铝合金轻量化材料生产基地;在新材料能源领域,推动先进高分子材料向新能源、医药农药中间体等高端领域延伸,形成了“龙头引领、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质量帮扶,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
“以前遇到质量难题,不知道找谁求助,现在有了‘一站式’服务,专家上门问诊,问题很快就能解决。”一位企业负责人感慨道。
近年来,我市创新实施“监督抽查+风险监测+专项整治+事中事后监管+质量帮扶”五位一体监管模式,深入开展产业链调研,绘制全景地图,精准识别质量堵点。
截至目前,全市已投入211万元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组织专家386人次深入582家企业,开具质量诊断书41份,解决质量问题87个,为企业减免和节约费用超千万元,带动新增就业岗位603个。同时,通过1628批次监督抽查、132批次风险监测,有效提升了产业链整体质量水平。
集聚发展,产业集群效应“加速显现”
如今的淮北,产业集聚的“磁场效应”日益凸显。
通过精准招引和培育,银邦复合材料、中基电池箔、碳鑫科技等一批链主企业相继落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构建起从电池材料到整车制造再到回收再生的完整体系;新材料产业集聚规上企业超200家,年产值逾400亿元;新能源产业去年产值突破119亿元;绿色食品产业则在烘焙、休闲食品等细分领域形成优势。
创新驱动,“淮北智造”闪耀国际舞台
创新,是质量强链的核心动力。
我市不断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全市已建成新材料产业省级以上创新平台60家,201家规上企业预计今年产值突破400亿元。
一批“卡脖子”技术相继被攻克:中芬矿山机器的远程控制浓密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路特威智能机械的防爆柴油机单轨吊机车填补国内空白,家园铝业的超高倍齿散热型材擦亮“中国智造”招牌。更值得骄傲的是,中意胶带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ISO18573:2024将于2025年5月实施,实现了我国在输送带领域主导国际标准零的突破。
从“质量强企”到“质量强链”,我市以质量为媒,成功串起了产业发展的“珍珠链”。未来,这座产业新城将继续以质量为核心,推动产业链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迈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记者 徐志勤 通讯员 刘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