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人民医院以“医疗质量安全”为核心,连续开展多项专题培训、基层帮扶活动,并强化内部闭环管理机制,从病案书写规范、急诊救治能力到脑卒中防治体系,全面强化医疗全过程质量管控,切实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升区域医疗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和同质化水平。
健全闭环管理机制,营造全员安全文化
市人民医院持续强化内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形成了制度化、常态化的管理机制。医院每周固定时间开展业务查房和院领导夜查房,深入临床一线,对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患者安全管理、病历书写质量等进行实地督查,及时发现和解决环节质量问题。
同时,医院坚持定期召开中层干部行政例会,将医疗质量安全作为核心议题,建立专项通报制度。对查房中发现的典型问题、潜在风险进行全院通报,明确责任科室和整改时限,并跟踪验证整改效果,形成严格的“督查—通报—整改—反馈”闭环管理。
狠抓病案质量,筑牢医疗安全基础
病案质量是医疗安全的“生命线”。由市人民医院联合淮北市医学会病案管理分会、市医疗文书质控中心共同举办的病案书写规范专项培训成功举行。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分管领导、医务、质控负责人及临床科室管理者等430余人参加培训。
本次培训紧扣国家最新政策要求,系统解读《门诊病历书写规范》《日常病程记录书写要求》《知情同意书书写要求》及《死亡病历常见缺陷及质控要点》四大核心内容,并融入了2025年即将实施的新版规范要求。市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王玉凯在致辞中强调:“病案不仅是诊疗过程的记录,更是医疗质量、医保支付和法律纠纷中的重要证据。提高病案书写质量,是对患者安全负责,也是对医务人员自身的保护。”
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强化基层急诊能力
为筑牢区域急诊急救网络,由安徽省医学会及急诊医学分会主办、淮北市人民医院承办的急诊医学基层技术帮扶活动在我市顺利举行。本次活动以“精准帮扶、赋能基层”为主题,旨在通过省级优质急诊资源下沉,全面提升淮北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的急诊救治水平。
市人民医院组织多位急诊专家深入基层,通过专题授课、模拟演练、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围绕心梗、脑卒中、创伤、呼吸衰竭等常见急危重症的早期识别、规范处置、多学科协作等关键环节展开强化培训。活动注重实操性与规范性,着力解决基层急诊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有效提升了参训医护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和团队配合意识。
深化专病防治网络,提升卒中救治效率
近期,市人民医院深入医疗集团各基层医院,开展了急性脑卒中防治专项培训活动。由安徽省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江淮名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黄辉主任医师带队的专家组,先后赴医疗集团旗下的相山医院、烈山镇卫生院及古饶镇卫生院进行系统培训。培训内容覆盖了脑卒中的早期识别、院前急救转运、院内绿色通道建设、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规范以及二级预防与康复管理等全流程环节。
专家组采用“理论+实操”相结合的模式,重点强化了“时间就是大脑”的救治理念,规范了基层医务人员在卒中识别、初步处置和快速转诊中的行为,显著提升了基层医院的协同救治能力。
市人民医院通过上述多维度、多层次的活动,系统性地提升了从基础规范到专科能力、从院内管理到区域协作的医疗质量与安全水平。今后,该院将继续履行区域医疗中心的职责,通过常态化培训、精准化帮扶和体系化建设,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强化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为淮北地区人民群众构建更加安全、可靠、高品质的健康服务体系。
记者 黄旭 通讯员 黄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