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教育部赛事活动“白名单”上的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中,我市中小学素质教育中心无人机训练基地学员共摘得1银2铜。3位获奖选手均表示,中心的系统培养和实践体验,为他们的科技探索之路打下了坚实基础。
“能拿到铜牌,多亏了基地里那些和赛道高度相似的训练场景。”在“雷霆飞途”项目中获奖的吕依珃笑着说。比赛时,赛道复杂、赛程紧张,她曾一度担心失误,但想起在训练基地反复练习过的绕障、精准悬停等动作,心里便有了底。“基地的教师会根据不同赛事项目,搭建模拟训练环境,还会针对我们的操作弱点反复打磨,这次能稳定发挥,是平时努力练习的结果。这次获奖对我来说是特别大的鼓励,以后我想在无人机这条路上更努力,把每一次飞行都练得更稳。”同获“雷霆飞途”项目铜牌的宋俊楷,对基地的设备和教学印象深刻,他坦言,比赛中的高难度动作,都是在基地通过一次次拆解训练、反复纠错才掌握的。
在个人飞行赛中摘得银牌的马宇轩,最感谢基地给予的“实战机会”。“个人赛考验临场应变能力,基地经常组织内部模拟赛,让我们在和同学的比拼中适应赛场节奏,学会处理突发状况。”他回忆,这次比赛很紧张,训练时遇到几次小失误,最终拿到银牌特别开心,不只是因为奖牌,更因为证明了自己这段时间的练习没白费,也让他知道遇到难的关卡,稳住心态比什么都重要。
三位少年的成长与获奖,是市中小学素质教育中心深耕青少年科技素养培养的生动缩影,该基地依托专业师资、完善的训练设备和贴近赛事的教学体系,为青少年搭建了接触无人机科技、提升实践能力的优质平台。“中小学素质教育中心无人机训练基地现在有40名学员,我们的课程主要以参加赛事为主,这次获奖的学员取得了1银2铜的好成绩,我们感到非常骄傲。下一步,我们将依托无人机训练基地,培养更多科技特长生,带领更多热爱无人机的小朋友参加比赛,取得更好的成绩。”无人机训练基地教师周杨辰说,
据了解,市中小学素质教育中心作为全市中小学生的职业体验和研学平台,自对外开放以来,已建成16个体验场馆,涵盖航空航天、人工智能、职业模拟、安全防护等多个领域。学子们在全国大赛中崭露头角,正是中心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生动体现。未来,中心将继续优化体验项目,为更多淮北中小学生搭建探索兴趣、提升能力的平台,助力更多青少年绽放光彩。
见习记者 刘奕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