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枚小小的蛋壳,也能凭借着匠人的一双巧手,呈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这就是蛋雕。相城49岁的老大哥韩冬是一位把蛋壳当作“宝贝”的人,他以刀代笔,将世间万物浓缩于蛋壳之上,方寸之间雕梁画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微观世界”一探究竟,感受那份奇妙。
11月1日上午,笔者见到了正在家中进行蛋雕创作的艺人韩冬,专注而坚定的眼眸下,凭借着一把刻刀在鸡蛋壳上雕刻着图案,如诗人轻抚琴弦。
步入书房,一方静谧的艺术天地悄然展开。在柔和的光影下,蛋雕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悄然绽放异彩。一枚枚看似平凡的禽卵,经由匠人之手,化作了不朽的传奇:灵动的萌宠,夏日的青荷,奔腾的骏马……若非笔者亲眼所见,真的很难想象到这些栩栩如生的图案都是在一个个皮薄如蝉翼的蛋壳上雕刻出来的。
在蛋上打一个小孔,用注射器往蛋内注入空气,将蛋黄打散后与蛋清一起排出,再用清水、84消毒液反复清洗晾晒,描上想雕刻的图案,用刻刀抠除多余蛋壳表层,一件蛋雕作品就算完成了。
在轻描淡写讲述创作过程的背后,是韩冬17年的坚守和付出。
“蛋雕艺术‘闯’进我的生活纯属偶然。”32岁那年,韩冬到徐州会友,闲暇时逛古玩市场,一枚蛋雕作品吸引了他的目光。蛋壳上作画,妙不可言,但怎么把画雕上去?韩冬产生了浓厚兴趣。摊主热情地向他介绍了蛋雕艺术的起源、发展以及技艺的复杂与传承。凭借自身有点绘画、剪纸和木雕刻功底,他准备一试身手。
蛋雕集书法、绘画、雕刻于一身,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和春深十六》中记载:“玲珑镂鸡子,宛转彩球花。”其中的镂鸡子就是指的蛋雕。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可在小到鸽蛋、鸡蛋、鸭蛋,大到鹅蛋、鸸鹋蛋、鸵鸟蛋上进行创作。
“蛋雕制作比想象中难很多,只有绘画的‘两把刷子’根本不够用。”创作伊始,光在蛋壳上作画就难倒了韩冬。蛋壳是曲面的,与平面作画有天壤之别。他不知多少次反复尝试,才勉强悟出其中原理。而在蛋壳上雕刻,更是难如登天。其中酸甜苦辣,唯有韩冬自知。
要在厚度仅有0.3毫米的禽类蛋壳上刻画,就像在蛋壳上跳芭蕾,创作过程可以说是非常“折磨”人。一件蛋雕作品要经过选蛋、打孔、清液、构思、画样、雕刻轮廓等十几道工序,这里面没有一个步骤是简单的。韩冬第一件成功的作品是刻了一个寿字,先后刻破了二十余个鸭蛋。
蛋壳“绣花”,绝非易事。有人形容蛋雕是“脆弱的艺术”,果真如此,蛋壳毫无韧性,极易破损。在蛋壳上雕刻,用的是巧劲儿,拿捏的是分寸,玩的是心跳,稍有不慎,作品即废。“圆头朝下、尖头朝上,上有天、下有地,四周走一边。转蛋不转刀,刻刀与蛋呈45度角,力度的拿捏全靠刻刀与蛋壳接触一刹那间的分寸感,劲大,蛋壳碎,劲小,层次感难以体现。”韩冬每每进行蛋雕都会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凝神静气、力求完美。
说话间,韩冬拿出一枚鹅蛋,齐白石老先生的人物像,于蛋壳之上跃然生辉,每一笔勾勒,皆是大师神韵的细腻捕捉,眼神深邃,仿佛能穿越时空,与观者静静对话。“在蛋壳上面做人物肖像雕刻难度最大,因为要有足够的素描基础,准确地将肖像画在蛋类上。蛋面有一个弧度,比例难控,画易变形。”韩冬说,做蛋雕除了要有天赋、艺术底子外,更是考验耐心。雕到最后也是蛋壳最薄的时候,成败就在最后几刀,手一抖就会前功尽弃,多日心血付之东流。“整个过程可谓刀刀皆险,如履薄冰。”
韩冬告诉笔者,要学蛋雕,先要找到合适的蛋。十几年来,他总结出了一套“选蛋经验”:在选蛋的时候,要尽量选择蛋壳圆润光滑、表面没有裂痕的蛋。就鸡蛋而言,要选择颜色比较深的,因为颜色比较淡的鸡蛋,做出来的效果不会很明显。
“我家曾经一度‘谈蛋色变’。”韩冬的妻子向笔者“抱怨”。为了选到形态周正、皮光斑少、颜色纯正的蛋壳胚子,韩冬把周边菜市卖鸡蛋的摊点转了个遍。不仅如此,雕琢蛋壳,失手是常事,“胚子”消耗量大。于是,他家餐桌上炒蛋、煎蛋、蛋汤是常客,但煮鸡蛋、荷包蛋等几乎不见踪影。
蛋雕是韩冬的生活,而生活更是韩冬灵感的来源。很多时候,正在吃饭、睡觉、聊天的他突然想到一个创意,就会立刻掏出纸笔画下来。“现在年纪越来越大,记性下降,不画下来一转身就忘记啦!”韩冬一直打趣儿说自己老了,坐在工作台前雕刻十多分钟就得起身休息一会儿,“太费眼睛了,戴着老花镜刻一会儿就很难受,得劳逸结合。”其实,蛋雕带给韩冬享受生活的乐观心态,让他看起来比同龄人更年轻。
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重新开始,十几年来,他将大部分的时间、精力倾注于此,源于一种执着。如今,他在蛋壳上进行艺术创作已是行云流水。他的蛋雕作品中阴刻、阳刻、线刻、浮雕、透雕、影雕、点刻、拼雕、套雕、衬雕以及镂空、镶嵌,“十八般武艺”样样全乎。表现内容从书法、花草拓展到人物、山水;展示方式从配罩到装裱,由镶框到加装饰灯……韩冬一步步探索创新,永不止步。
在“守正”中前行的同时,保持创作内容与时俱进,是韩冬的一大特色。每逢重大事件,韩冬都能从中找到灵感,创作出极具时代感的作品。比如建党百年、党的二十大等,韩冬都有上好的作品创作。“艺术要反映时代、记录时代,每一件蛋雕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创作的过程很压抑,但结果总能给人以愉悦感,这就是蛋雕的乐趣。”
谈起未来对自己蛋雕“事业”的发展,韩冬称,现在的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短视频、快餐文化成为主流,但是作为蛋雕的手艺人,要耐得住寂寞,抗得了干扰,让这个工艺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自己既要做好蛋雕的手艺人,也要做好工艺的‘守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