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市中医医院从人才建设机制入手,启动以中药命名的“远志”“红藤”“红芪”三大人才计划,探索打造“老中青”人才培养模式,为确保医院在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不断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聚焦“老”,发挥榜样力量。为打造学科和人才的高峰,医院党委针对学科建设方面的引领者启动“红芪计划”,寓意入选者像一面旗帜引领全院职工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尽心尽责实现医院愿景。设立专家工作室,为该计划入围的高端人才提供研究、教学、临床实践的场所。同时,建立党委委员联系专家工作制度,定期深入科室开展调研,了解工作中的堵点和难点,助推高端人才打造。开创“老带青”工作模式,实施师承制度,开展名师带徒工作模式,为医院知名老专家选拔一位或多位中青年医师作为传承人,依托“江淮名医”“省名中医”等卫生领域人才培养项目,加强对医院重点对象的培养。开展“多维度”培训工作,积极融入长三角发展一体化,聘请长三角知名中医专家定期来院带教,举办讲座,结合临床经验开展研讨交流会。截至10月,医院5名老专家入围“红芪计划”,建立7间专家工作室,为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孙钰选拔2名传承人,开展与安徽中医药大学科研合作,2024年合作开展科研项目8项。
聚焦“中”,培养中坚力量。以医院中坚骨干为重点,量身打造更为精准的个人培养和激励举措,入围“红藤”计划,纳入医院后备人才库动态管理。持续打造外部培训路径,选派21名医务人员到上海长征医院、上海复旦大学妇产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等高水平医院进修,邀请专家来院开展专业技术培训。积极搭建内部成长平台,完善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实施科研的激励措施,制定《淮北市中医医院科研管理及奖励办法(试行)》和《淮北市中医医院论文、专利管理及奖励办法(试行)》。建立全方位考核机制,对计划人选,从技术能力、业务水平、科研能力、医德医风、继续教育、团队合作等多方面实行“一年一考评”“五年一周期”综合考量,引导人才积极创新,发挥中医人才的优势。
聚焦“青”,助力新生力量。以中药“远志”命名人才计划,寓意新进院职工要树立远大志向。医院党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定期对人才招聘、招考、引进进行专题研究,通过校园合作、社会招聘等方式,制定招聘方案,选拔具有潜力的青年医师加入医院。开展“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问卷调查,了解青年人才培训需求,收集青年人才兴趣特长,制定包括临床轮转、增加科研培训、论文申报专题辅导等课题的个性化培养考核计划,同时开展青年成长等系列沙龙活动。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入围人员自入院之日起5年内,给予“生活+住房”补助。截至10月,“远志”计划投入经费123万元,为新入职人员解决了后顾之忧。
2022年人才计划实施以来,市中医医院中医药人才队伍的综合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下一步,医院将继续深化实施三大人才计划,不断优化和完善计划的细节和特色做法,加强考核监管,逐步完善“老中青”人才接力培养模式,为医院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记者 俞晓萌 通讯员 季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