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省安委会、省道交联席会议联合印发了《安徽省道路交通安全“夯基固本除患铸安”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度重视,迅速部署,从健全综治体系、落实劝导管理、狠抓隐患治理、强化宣传教育、明责履责尽责、群防群策群治上发力,推动构建政府主导的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新格局,交通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出行环境有效改善。行动以来,全市亡人道路交通事故起数、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2.5%、8%,推动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向稳向好。
以“健全体系”破题,筑牢综合治理之基。建成市、县(区)两级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各级政府分管负责人每季度至少组织研究1次道路交通安全突出问题。深入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明确镇街牵头抓总、隐患治理、信息摸排、宣传教育等10项具体任务,有效解决职责不清、统筹不够问题。落实“三重三推送”(重点违法、重点事故、重点隐患定期推送镇街、公安、村居“一把手”),死亡交通事故政府领导到场、研判会商等制度,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平台作用,推动形成交通安全管理合力。探索推出“信息共享、联动救援、赔付前置、闭环管理”四位一体的“警医”联动机制,全力打造交通事故伤者快速救治绿色通道,大幅提升我市道路交通事故伤员救治能力。通过警车带道、绿波放行等形式急救送医23起,垫付伤者抢救费用240余万元。
以“隐患整改”牵引,彰显风险防控之为。攻坚显性隐患。建立完善安全隐患省市县三级挂牌督办机制,挂牌督办交通安全隐患106处。开展视距提升工程,对视距遮挡、设施缺失等10类“显性”隐患同步排查,梳理汇总1932处道路隐患。累计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100公里,农村公路安防提升75公里,农村公路养护提升35公里。省安委会挂牌督办隐患点段治理完成度84.9%,全量排查1932处隐患点段,完成治理677处;预防源头隐患。针对“人车路企”等源头隐患,充分依托大数据平台,充分发挥“专职+轮值”隐患研判队伍能动性,科学分析、精准研判、及时推送、精准查处。清理高风险企业36家、重点隐患车辆31950辆,实体报废汽车6034辆。全市“两客一危”车辆“三率”均达99%,重点驾驶人“两率”均达98%,变型拖拉机率先在全省实现整体“清零”;深挖隐性隐患。联合教育部门开展校园周边学生群体驾驶改装电动车拉网清理行动7次,查扣、拆解涉嫌非法改装电动车60余台,联合市场监管、城管和村居等多方开展占道经营治理行动,清除占道聚集点6处,商贩摊点80余个,劝离群众400余人。主动对接气象部门,及时发布气象要素监测实况信息,发布预警信号193条,服务人数28万人次。做好恶劣气象条件下交通安全工作。
以“违法整治”驱动,抓实事故预防之要。强化路面通行秩序管理。紧盯路面管控主战场,科学调整警力部署,推行国省道错时勤务,持续严查“两客一危一货一面”、7座以上小客车等重点车辆及“三超一疲劳”、农村“两违”、酒驾醉驾、超速超载等严重违法行为。全市交通违法查处总量33.46万起,同比上升2.92%,酒驾醉驾、疲劳驾驶、违法载人现场违法查处量分别同比上升10.7%、307%、351.3%;联动整治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统筹开展“飙车炸街整治”“电动车全链条整治”“十里长山超载货车专项整治”等整治行动,组织开展统一行动47次,查处酒后驾驶1045起,行政拘留135人。联动市场监管部门责令下架退市,停止销售违规电动三四轮车282辆。责令整改对经营行为不规范销售单位39家,执行罚没金额4.753万元。联合交通运输部门约谈“两客一危”企业52家;做精做强科技引领实战。以“整治小隐患”带动“交通大安全”,加大对非机动车违法打击力度,在相山路与跃进路等4个路口增设4套非机动车人脸识别抓拍设备,累计抓拍电动车各类违法行为3400余起。针对典型交通违法研发专项治理模型。其中,货运车辆涉牌交通违法打击模型、重型货车禁区监管与服务模型累计研判查处涉牌货车37辆、闯禁区货车52辆。
以“宣传警示”赋能,夯实意识提升之本。制作本地交通安全警示录。分析高发、敏感事故类型,针对性制作交通安全警示录6期,针对不同区域、群体开展不同类型的警示宣传;改进宣传方式。深化农村交通安全意识提升“一二三四五”攻坚行动,围绕农村地区“一老一小”、电动三四轮车和面包车整治开展“四个维度真心劝导”180余场次;开展交通安全劝导。全市34名专职劝导员依托20处劝导站,在镇街统一组织下,联合公安交警、派出所、特巡警、村干部开展精准宣教,日均劝导不戴头盔、三四轮车“两违”等交通违法行为800余起,把源头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营造宣传氛围。在全市286个行政村、356个教学点,建立固定式交通安全宣传栏。开展“知危险会避险”交通安全课59场次。持续动态排查梳理重点车辆驾驶人,精准推送防范“三超一疲劳”等提示短信168万条次。
以“深调倒查”问效,压实监督管理之责。考实绩、严问效。将推进道路交通安全高质量发展工作,作为地方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重要内容。每月分析县区交通事故万人死亡率,并推送至市安委会,推动落实“市考县、县考镇、镇考村”三级考核,层层传导压力,拧紧责任链条,压紧压实县镇村三级责任;挖根源、严追责。成立专门的事故复盘调查小组,对2024年以来亡人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及道路交通安全相关因素开展延伸调查,下发《淮北市电动自行车亡人道路交通事故溯源调查工作机制》。追究每起死亡交通事故存在的管理缺失及监管漏洞,倒逼落实“三管三必须”责任。全市开展深度调查87起,推送隐患整改建议294条;亮黑榜、严挂牌。定期每月发布头盔佩戴率、重点企业“红黑榜”,推送县、区党政主要领导,落实约谈提醒、挂牌督办、启动问责等措施,构建“明责、担责、问责”一体推进的管理格局。挂牌约谈3个道路安全风险评级较高县区、4个发生一次死亡2人及1死多伤交通事故的镇街。针对各类隐患问题,累计向职能部门下发《风险隐患提示函》《督办通知》12份,夯实部门监管责任。
记者 朱冬 通讯员 淮交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