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人民医院完成首例鞘内镇痛泵植入术

2024-10-25 15:09    淮北新闻网

近日,市人民医院麻醉手术部开展医院首例鞘内镇痛泵植入术,这不仅是一次技术的突破,更是一次生命的挽救,为患者在绝望中点亮了一盏明灯。

晚期癌痛是癌症晚期患者常见且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这种疼痛可能源于肿瘤本身的压迫、浸润,或是治疗过程中的手术、放化疗等导致的组织损伤。晚期癌痛表现为持续性、神经性、骨痛、肌肉痛等多种形式,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今年71岁的李某1年前体检时确诊胰腺癌,因无法手术,一直接受靶向药物和放化疗治疗。3个月前,疼痛加剧,三阶梯癌痛治疗已经无法有效控制疼痛,止痛药越用越多,效果却越来越差,同时阿片类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也随之而来。麻醉手术部主任韩雪敏经过仔细评估和精心准备后,会同钟传飞医生一起,为李某成功实施了鞘内镇痛泵植入术。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们利用导管将镇痛药物直接输注至脊髓相应的位点。这一步骤如同为患者的疼痛神经安装了一道“闸门”,精准地阻断了疼痛信号的传递。随着药物的缓缓注入,患者的脸上逐渐露出了久违的轻松与舒适,患者的癌痛得到了有效控制,每天仅需吗啡0.5mg即可达到满意镇痛效果,VAS评分控制在3分以下,阿片类药物副作用也明显减少。李某不再被剧烈的疼痛所困扰,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他的脸上重新洋溢起了笑容,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

据麻醉手术部主任韩雪敏介绍,该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顽固性疼痛的领先技术,WHO(世界卫生组织)指南中已将其作为顽固性、剧烈癌痛治疗的“第四阶梯”。鞘内镇痛泵植入术是通过微创手术将一个可储存镇痛药液的微量泵放置在皮下,并通过埋藏在皮下的导管将药液持续不断地输注到蛛网膜下腔,阻断疼痛信号通过脊髓向大脑传递,使疼痛信号无法到达大脑皮层,从而安全有效地达到镇痛的一种方法。主要优势表现在高效镇痛。等效镇痛药物用量仅相当于口服药量的1/300,静脉药量的1/100,明显减少长期服用阿片类止痛药的副作用,镇痛质量显著提升,而且手术创伤小、加量空间大、可持久、稳定镇痛,还可很好控制爆发性疼痛。患者术后可随身携带出行,不影响日常生活,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此次鞘内镇痛泵植入术的成功实施,不仅标志着市人民医院在晚期癌痛治疗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更为广大晚期癌痛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麻醉手术部团队将继续深入研究、优化治疗方案,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和温暖。

记者 黄旭 通讯员 王家岗

视频新闻
Copyright © 2016 - 2020 www.hb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05324号-2 皖网宣备07004号 皖公网安备3406000202000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1000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32006
版权所有:淮北市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