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发展为支付方式插上智慧翅膀

2024-10-22 08:20    淮北新闻网

“您是怎么付款?微信还是支付宝?”如今,无论是大型超市还是小型商店,或是街头小商小贩,一个二维码、几秒钟时间,买卖双方之间的交易就完成了。从昔日的“票据时期”到如今的“扫码时代”,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为支付方式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粮票、布票、油票……我们年轻的时候都是凭票买东西,没钱有票还能生活,有钱没票却不好活。现在,老百姓赶上好日子了,吃的、穿的、用的,随时都能买。”年近八旬的市民王秀芳回忆起以前凭票吃穿的日子,深有感触。

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为了保障供需平衡,对城乡居民的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实行计划供应,按照人口定量发行了种类繁多的各类“票证”。王秀芳的女儿告诉记者,她印象最深的就是拿着粮票到粮店排队买粮:“有的家里大人忙,就让小孩子来排队,等快到的时候,大人再拿着袋子凭票买粮。大概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时候,票证就慢慢少了,买东西更多用现金了。”

记者了解到,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一套人民币,至今已经发行了五套。现金支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了主流支付方式,人们出门、购物、旅游,都不忘随身携带现金。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生活条件逐渐改善,手里的现金也越来越充足,人们的存款意识越来越强烈,银行存折、银行卡应运而生,后来又出现了信用卡。“小额现金,大额刷卡”成为常见的支付习惯,免去了携带现金的不便。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信息化有了显著的发展和进步。进入21世纪,网络的逐步普及让购物方式从“线下”转为“线上”,智能手机的发展和网络科技的进步催生了网络支付方式。随后,第三方支付工具的问世,不断壮大了移动支付市场,只需依靠手机和二维码,就能完成近乎零现金的日常生活。

“我女儿上大学的时候是2003年,当时每个月的生活费都是转入她的银行卡里。现在上大学的孩子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生活费直接转账到电子账户,生活必需品也可以网上买好直接快递发到学校,太便捷了。”王秀芳的女儿说。

从“票证经济”到“移动支付”,支付方式的改变是人们幸福指数提高的有力见证,体现的是国家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云计算、大数据、高端服务器……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

记者 俞晓萌

视频新闻
Copyright © 2016 - 2020 www.hb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05324号-2 皖网宣备07004号 皖公网安备3406000202000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1000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32006
版权所有:淮北市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