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重阳时

2024-10-11 10:01    淮北新闻网

陈之昌

农历9月9日是我国传统的民俗节日——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这一天我们会以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唐朝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父母亲都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相濡以沫五十余载。父亲身体康健,除了有轻微高血压,母亲患有严重的类风湿,走路一拐一拐的,靠拐棍支撑,已经到了风烛残年。

人生易老天难老,又是一年重阳时。父母亲一辈子与土地为伍,劳动惯了的人,如今已经侍候不动土地,把田地租给种粮大户。母亲身体不好,但父亲闲不住,打牌、打麻将不会。一年四季除陪母亲说话,就是种菜,春季的白菜,蚕豆,夏季的辣椒、四季豆、丝瓜,秋季的南瓜、山芋,冬季的大萝卜、包菜等等。左邻右舍的邻居对我羡慕不已,纷纷夸奖父亲能干。

岁月漫漫,逝去的是光阴,而抹不去永恒的回忆和思念。人到中年多了一份对家庭的责任和温情。年老的父母要的不是物质上的满足,而是要的是儿女的平安和幸福。重阳节的前一天,我打电话给父母,回家陪他们过重阳节,在电话里,我听到了父母颤抖声音后的激动,父亲的满头白发、母亲憔悴的脸庞,这是父母给我们儿女的最深印象。重阳节那天,母亲杀好了仔公鸡,在柴锅上炖了排骨。父亲去菜地采摘时令新鲜蔬菜,有韭菜、小白菜等,望着父母亲忙碌身影,我不禁陷入沉思。

儿时,我不懂得重阳节内在涵义,这个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季节。年轻的母亲接来外婆,母亲把前几天在自己院子里采摘腌制好桂花,用石磨把大米磨成米粉,筛子上放入一层透明白布,把腌制好桂花均匀倒到醒好米粉上,再放入锅上蒸,半个小时后,一股稻米和桂花香气从锅底飘出。母亲第一碗总是盛给外婆,外婆总是露出没有牙齿的嘴唇,看着我眼巴巴看着她,把碗递到我手上,母亲说:“孩子,今天重阳节,你尊敬老人,让外婆先吃。”我从母亲话语中知道九九重阳节敬老的民俗。

如今父母亲老了,该到我们晚辈孝顺父母的时候了。在秋阳下,母亲的驼背,父亲的白发深深刺痛我,那天中午,我和父母坐在一起吃饭,父母回忆起我许多童年趣事,父母露出从未有过久违的笑容,他们仿佛又回到年轻时光,我吃着父亲自己种的绿色无污染的蔬菜,吃着红烧仔公鸡,母亲炖的排骨,心里别提多快乐。父亲还破例喝了一点白酒,酒后父亲显得很兴奋,脸色酡红。我也高高举起酒杯,祝年老的父母健康长寿,快乐每一天。回城的时候,父母亲又要给我捎上许多地里种的蔬菜和刚从地里挖的山芋。又是一年重阳时。我们做子女唯一能给父母不是来自物质,而是常回家看看,陪父母亲聊聊天,共享天伦之乐。

九九重阳,天长地久,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古语说:过了重阳无时节,三日风来四日雪。重阳节后将是寒风冷雪,万木凋零。重阳节也是孝道节。作为儿女晚辈要用心步入父母亲的心灵世界,用心去和老人沟通、交流,要理解老人、尊重老人的生活方式和规律,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与老人促膝交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用爱心去传承和发扬,晚辈子女对父母亲一声温馨的话语,一个质朴的微笑,一次看似平常的回家看看,都会给父母亲带来美满、温暖、幸福。

视频新闻
Copyright © 2016 - 2020 www.hb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05324号-2 皖网宣备07004号 皖公网安备3406000202000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1000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32006
版权所有:淮北市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