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插茱萸少一人

2024-10-11 10:01    淮北新闻网

郭兴华

又至九月,我重读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那首诗,以前读的时候,遍插茱萸没少兄弟那一个人,如今读来,却少了我兄弟一人。

母亲只生了我一个男丁,并无同胞兄弟。可是,我却有一个异姓兄弟,准确地说,应该是有一个异姓小弟,因为他比我小一岁。

我那弟叫冯怀远,他在家也是无兄无弟,独子一个。他老家在千年古镇临涣以西十里处的冯庄,我老家在临涣城东十五里处的郭湾。一九五七年我俩考上了临涣四中,那时临涣四中没办高中是个不完全中学。在这个学校里,我们成了好友,还同时参加了学校的乐器队学拉二胡。他学得比我快,也比我拉得好。初中毕业,我俩又一同考上了难溪中学上高中。此时,我们都是来自异乡又同时分到了一个班,住在同一个寝室。那时他的亲人和我的家人都去了黑龙江,我俩似两只孤零零的小鸟,我俩不是亲兄弟,却与亲兄弟无二。我比他大一岁,他喊我哥,我喊他弟。

三年的高中,一晃而过,怀远考上皖南大学数学系。大学毕业后,他给我来一封信说,分到繁昌桃冲路地质队,此时,我自惭形秽,没再和他联系。

不久,我父亲和继母从东北回来了,可是我们家徒四壁,继母本是富人家的小姐,不会干农话,不会过日子。父亲教了一辈子私塾,也不会经营日子。继母常和父亲吵闹。有一次,父亲拿起一根棍子只一下便把她的胳膊打断了。这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船破又遇顶头风。一家人急得撞头都找不着硬地。

有一天,我在房前房后瞅着,看看有没有能变钱的东西。忽然大队会计骑着自行车飞奔而来。边走边喊:“郭兴华,给你的汇款单!”我以为是想钱想迷了,哪来的汇款单?我接过来一看,啊!是怀远寄来的!还有一封信,信中说了些思念的话,最后说:哥,我刚分配工作工资也不高,想你在农村,日子更不容易,今给你寄去15元钱,区区!哥,别嫌少。我捧着信和汇款单泪水夺眶而出!兄弟,怀远,你刚毕业分配,能有多少工资,还给我寄!这份情谊,就算是同胞亲弟弟又能怎样!

就靠这15元钱,治好了继母的断臂。再后赶上动乱,我俩便失去了联系。可是我对怀远的思念却没断。后来我写了一篇《想念怀远》的小文寄给《安徽老年报》,发表后,他的同事看到了告诉他,他15号接到,16号就给我寄来信,足足写了三大页。信中诉说了想念之苦,他现在在芜湖市里工作,妻子在医院工作,我和妻决定,去芜湖一趟看看弟弟。

从宿州上车一直往南,我老觉得车开得太慢。

车到芜湖一出站,我想给怀远打个电话,刚掏出手机,忽然被人一把抱住,我回头一看,呀,是怀远!他说:“我在这等你半个小时了。”到了他家,互诉衷肠自不必说。我拉起二胡,唱起了《看见你们格外亲》。怀远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会拉二胡会唱歌,会摄影会跳舞,会绘画。他夫妇俩陪我们游了镜湖公园、皖南大学校园、赭山公园,各处都留下了我们的身影。

芜湖一行,完成了我的心愿。归来后我俩电话不断,微信频频,问候连连。他把在芜湖的留影放大后,又做成相框寄来。2010年的一天,他发来微信《诉衷情》(重阳思友):郊原凄凄秋风凉,溪头菊花黄。赏罢秋月,今又重阳。登高岗,思同窗,望北方,盛世歌舞,一曲未终,锣鼓又响。我回他微信:喜读《诉衷情》,感慨良多,一首《忆江南》以赠:“九重阳,思念如缕样,浍河左岸初追梦,濉水溪畔念华章,能不忆冯郎?”他回道:勾起往事历历,当年相识于临涣四中,至今已55年,所喜你我兄弟二人晚年安好,虽不常见,却有电波相连。

去年上半年,我给他发了几条微信他都没回,又给他打了几次电话他也没接,这是从来没有的事。我纳闷了,这是怎么回事呀!直到有一天,我手机响了,我一看是怀远、赶紧接,好一会,手机里才说:“大爷,我爸去世了,我看您打了几次电话这才给您回过去。”啊!我一时蒙了,怎么会是这样?“我爸怕您担心,不让告诉您。”我心如刀绞,泪如雨下,怀远弟,我再也见不到你了!

现在,又到九月九了,咱俩都是异乡客,此时我倍思小弟,知小弟已遥登仙境,只是遗憾,遍插茱萸少一人,少了兄弟你一人呀。

视频新闻
Copyright © 2016 - 2020 www.hb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05324号-2 皖网宣备07004号 皖公网安备3406000202000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1000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32006
版权所有:淮北市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