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18变】“衣”“食”变化成就美好生活

2024-10-11 09:43    淮北新闻网

“新年到,真热闹。贴春联、燃鞭炮,穿新衣、戴新帽,敲锣打鼓真热闹,欢天喜地迎春到。”这首童谣说的是过年时的情景。“小时候过年就盼着能有一套漂亮的新衣服,穿在身上就觉得特神气。”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刘静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谈起以前的生活,她感叹道,“真是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对于70后、80后来说,新衣新帽是他们小时候的稀罕物,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可能有。“小时候我还听我奶奶说,那时候的人们对服饰没有太高的要求,款式俭朴、崇尚实用,颜色就是灰黑蓝。她小时候家里很穷,兄弟姊妹多,一件衣服要打好多补丁,并且大的穿过了,小的接着穿。‘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说的就是她们那时候的生活。”刘静说,现在不一样了,新衣新帽新鞋随时可以买到,而且色彩绚丽、款式新潮,种类讲究多样化、款式趋向个性化、制作强调工艺化、面料趋于高档化。

正如刘静的感受一样,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便也有了“衣”“食”的时代变迁。服装方面,上世纪50至60年代,列宁装、人民装便是当时最时髦的装扮;70年代,“不爱红装爱武装”成了那时的主旋律;90年代,花衬衣、喇叭裤、蝙蝠衫受到年轻人的追捧;进入21世纪,穿衣打扮更多讲究个性和多变。饮食方面,新中国成立初期,解决温饱是众多家庭的追求,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间,粮票堪比人民币,粗粮为主粮;80年代起,雪饼、仙贝、大白兔奶糖等零食已经摆上了售货架,国营商店就能买到;21世纪,人们追求的是“健康”,更加讲究营养、注重搭配,粗粮和细粮营养价值各有优势,都是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要说原因,我觉得还是因为现在的商贸流通了,商品富足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刘静说。

没错,伴随着市场改革深入推进,商贸流通领域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票证供应,到计划经济时期的统购统销、统购包销,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这些显著的变化是时代的记忆,真实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进程,也必将成就更加美好的生活。



    记者 俞晓萌
    视频新闻
    Copyright © 2016 - 2020 www.hb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4005324号-2 皖网宣备07004号 皖公网安备3406000202000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1000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232006
    版权所有:淮北市传媒中心